第一百九十六节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2页/共2页]
但是,顺治小儿不放心,下旨指明规定,要处所军队对郑芝龙等人加铁链三条,手足杻镣,严加把守,以免被郑胜利派人救走。
卢象升目视秦浩明,意义让他来讲。此子多谋善断,从不做没有掌控之事。既然特地提到福建郑家,天然有他的企图和筹算。
故而,陛下应选一名胸中自有韬略的贤臣,先练一支强军,要足以对抗郑家而不弱下风。
望着英姿勃勃锐气实足的秦浩明,崇祯内心一动,一个大胆的设法垂垂构成。
“微臣自小父母仙去,产业遭族人打劫,独一一弟和一仆存亡相随。
以后多方查探,方知郑家气力竟然……”
如果真让他们发觉不对,揭杆造反,怕是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难缠百倍。
只是最后,他看在民族豪杰郑胜利的面子上,为郑芝龙百口留了朝气,权当是谋夺郑家海师的赔偿吧!
概因朝廷水军完整不是他们的敌手,陆地虽有上风,可难以把他们成擒。
更加可悲的是,建奴竟然把他们百口斩首后,抛尸荒漠喂狗。
若此,则大明北有建奴,西有叛贼、南有郑逆,国无宁日矣!
并且闽粤临海,航运发财,商贸繁华,能够筹集到粮饷补给。
秦浩明的话给他一种醐醍灌顶的感受,本来毒手的事情既然转化为大明的上风,真是天生的帅将之才。
待局势生长或有疲态,他们大可弃泉州而流亡台湾、琉球等岛屿。
建奴廷议,决定把郑芝龙和他在京的四个儿子与其弟郑芝豹一并杀掉。
不但如此,郑氏家属统统在建奴统治区的三族之亲,皆遭斩首,产业全数抄没。
更可贵是他的设法妥当,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可操纵性极强且没有后患之忧。
只要选将强兵,稳固防卫,清算民气,是完整能够跟朝廷对抗而不落下风。
以后,虎离山,龙离渊,已难有作为,再把他们押送至都城,囚禁便可。如此,也可显陛下仁义之名。”
微臣十五岁那年,郑家之名在福建已然是如日中天,四周招兵买马。
郑芝龙向来喜好做投机买卖,他晓得“国破江山在”的局面保持不了多久,衡量利弊,他决定接管招降。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