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1页/共5页]
“舍弟说,她谈此曲时,如有想要和声唱辞之人,固然唱来,不必拘束。”
踏歌就是要边踏边唱才热烈,男女稠浊,不分长幼高贵,大家齐欢。大唐长安,歌舞升平多年,大家都是在歌舞诗词的熏陶下长大,最根本的乐感和节拍感还是有的。踏歌最根基的行动方法是扭腰倾胯,踏地为节。节拍掌控得好,跳起来就特别的带感。因此,领唱人就尤其首要,起到一个选词选诗,调度节拍的感化。李季兰明显是非常合格的领唱人,她才艺之高,少有人可匹。
“好好好,仲琴兄弟有此美意,庭兰怎能相拒。不若就改了这第二场比试,我俩即兴合奏一曲,如何?”
1、李季兰,就是李冶,唐朝大名鼎鼎的才女。文中的故事是她实在的故事。有一个点提一下,唐朝,人们遍及以为女子的才气是歌舞,而非诗文。这一点,与宋朝恰好相反。在唐朝,女子擅文辞,大多与失妇德联络起来。以是李季兰的父亲才会对小小年纪就善于诗词的女儿心生恚怒。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寄》
但是她刚唱完这句诗,尚未等曲调完整落下,忽的有人掐着节拍另起一头,清冷敞亮的声线响彻鹭台,如天音来临,唱道:
沈绥看到李季兰已经被琴声带着在做口型了,虽未出声,但必定忍不住在心中和声唱辞。第一拍,唱:我生之初尚有为,我生以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兵戈日寻兮门路危,民卒逃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杨柳青青江程度,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只是却没想到,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竟然会是值得董庭兰董夫子应战的高绝琴师,一时之间,这一场乐律较量,成为爱看热烈的长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她定了定神,用心踏歌,不为所动。
昨夜星城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最早来到的是李季兰,一袭乌纱道袍,檀木簪束发,手执拂尘,这位女道就如许呈现在了鹭台之上。亲目睹到这位申明卓著的才女,才知她究竟有多么诱人。乌纱袍黎黑如墨云,衬得李季兰肤如霜雪凝脂,那一双殷红薄唇,唇角勾出诱人的线条,不笑也似在笑。她的五官非常的精美,俊美难匹。但是表面只是一部分,她周身那种狂放不羁、傲骨天成的气质,才是最惹民气跳加快的部分。
其他人知难而退,可不敢与李季兰和声,免得透露自家水准。却不防,人群中,忽的响起了另一个清雅微凉的女声,唱得竟然完整不比李季兰差,完美地切入了第五拍当中,与李季兰和声,一向唱到了第十六拍,垂垂收声隐去。
PS:本故事设按期间背景中没有鱼玄机,以是最后一首诗借用鱼玄机的诗。
鹭云楼有一大闻名之处,就是高,足足有五层楼,差一点就要超越一旁的皇城角楼, 已经是官方修建物的最高标准了。且台基夯筑得非常厚重,实际高度已经超出了标准,但是长安京兆府和分担修建的将作监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也没管。主如果, 鹭云楼是长安高士才子们除却平康坊以外, 最爱集会之处。就连天子、皇子和公主们,也都爱微服来此。此处楼高, 能够说是被默许了。
但是定下曲目标倒是沈缙,这还真不晓得是谁在应战谁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