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宴射[第1页/共3页]
赵祯微一沉吟以后,挥手招来一人,叮咛在本日跟来的殿前马步三司诸人中,随便找一善骑射之人过来比试。这随便倒真是很有随便之意,比之李元昊的清楚有预谋,却假作随便之态,更显大国风采。
赵祯听闻此话,微皱眉头,沉吟半响,方道“夏太子既然如此建议,我这做仆人的倒是不好推让。”
辽国本是骑射微弱之国,善射者多不堪数;再加上西夏也是游牧民族,向来都是尚武善战、弓马纯熟。
李元昊笑笑,“倒也不是甚么大事,只是感觉这比射,站在原地射箭靶,非常无趣,试想那箭靶本就是个死物,再是射的如何标致、花梢,也未能看出射箭者程度。”这话倒是暗讽先前王德用的“劈筈箭”只是花架子,不能代表射箭程度。
所谓宴射,是大宋与辽国之间的一种比射活动。这也是两国之间非正式的、联络豪情的友爱交换活动。
比射收场,按例是大宋的伴射使与辽、夏两国的正使停止比试。大宋此次的伴射使是检校太保,签订枢密院事王德用,王德用年近五旬,边幅奇伟,身材魁伟,曾于阵前多次对阵于夏国,且射艺高深。
这“将军“二字倒让李元昊闹了个大红脸,贰心知肚明,苏奴儿实在身份却还真是将军,只是名声未显罢了。
前面几排坐着大宋武将并此次的伴射使和馆伴使,当中又交叉坐着辽使和夏使。后排靠边处单设一座,此时这坐位尚空,不知又是何人之座。
三声鼓响以后,三人同时放箭,速率虽有快有慢,却也是相差未几,未几时,十箭射完,兵卫将三人射的箭靶拿到赵祯等三人面前校验。
李元昊和耶律宗政端起面前酒杯,遥遥对着赵祯敬了敬,说道,“王大人这‘劈筈箭’到让我等甘拜下风。”
赵祯惊奇地问道,“夏太子有何要求,但说无妨。”
赵祯问道,“那夏太子觉得如何比射,方能代表射箭程度?”
赵祯笑眯眯地问道,“这是本朝华邑公主,朕的堂妹,夏太子但是曾见过?”
赵祯点点头道,“华邑公主对这宴射非常猎奇,是以朕许她本日前来旁观。”
世人不远处的左火线放着一排箭靶,箭靶五十步开外,即世人的右火线,安设着一排弓箭架子,届时比射之人将站在此处。
而辽国的正使倒是辽国重臣,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也是武将出身,射艺高超。夏国的正使是野利景仁,野利家属乃党项八族之一,呈现了很多闻名的文臣武将。
这三人皆来头不小,又都是善射之人,这比射阵容倒是让人无穷等候。
再看王德用的箭靶,十只箭也全正中红心,不过这十只箭个个都是前面箭的箭尖钻进前面箭的箭尾内将之劈开,十只箭变成了几十只箭射在红心处,这叫“劈筈箭”。
三人的比射法则很简朴,要求三人同时开箭,每人对准本身前面箭靶射出十箭,中红心最多者为胜者。
本来这场宴射,三国比射程度相称,宴饮氛围热烈,目睹就能和和蔼气,完美落下帷幕,不过第一次插手宴射的夏国明显不甚对劲这成果。
先帝至今,每逢新年、皇上“圣节”或太后寿诞等大节日,各国使者来宋朝贺时,天子便会在玉津园赐辽国使者“宴射”,至此已然构成了一种常例。
李元昊忙侧身拱手笑道,“皇上所言极是,本人昨日在相国寺曾有幸巧遇华邑公主,当时仅得仓促一面,正心生遗憾,不想本日却能再见到,真乃幸运之至。”
李元昊这假作随便的模样,到使得赵祯不能派大宋善骑射的名将出来比试。
而大宋虽是“宴射”主邀人,却于往年比射上胜之未几,西夏针对性的这局比射,胜了便罢,如果输了,不但关乎到大宋脸面,更让辽夏两国及诸属国感觉大宋武力之弱,大宋之人孱羸非常。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