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水经注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漯馀水(3)[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封纪通为侯国,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改名之曰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便是处也。辽水又南历县,有小辽水,其流注之也。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摆布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岂山之神,有偷儿,长尺,人物具。霸王之君兴,则岂山之神见。且走马前,走导也,祛衣,示前有水,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从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大济。桓公拜曰:季父之圣至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今自孤竹南出则巨海矣。而沧海当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地点也。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迳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

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累县。王莽之选武也。累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

浿水

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迳辽队县,入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常常而见,立于巨海当中,潮流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觉得碣石也。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处所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濡水自孤竹城东南,迳西乡北,瓠沟水注之。水出城东南,东流注濡水。濡水又迳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渎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关隘。魏太祖征蹋顿,与泃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陈寿《魏志》云,以通河海也。新河又东北,绝庚水,又东北出,迳右北平,绝巨梁之水,又东北迳昌县故城北,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换口。水出新安平县,西南流迳新安平县故城西,《地理志》辽西之属县也。又东南流,龙鲜水注之。水出县西北,世谓之马头水,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封大水。《地理志》曰:龙鲜水东入封大水者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超维武仙    重塑金身系统[快穿]    灵术之阴阳墓    焚尽苍穹    她是锦鲤[娱乐圈]    神算子:开局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