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水经注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汾水(1)[第1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魏地盘记》曰:阳曲胡借居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

又服从县南西流。

川土宽平,峘山夷水。《地理志》曰:汾水出汾阳县北山,西南流者也。汉高帝十一年,封靳强为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地点,谓之羊肠仓。山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磴萦委,若羊肠焉,故仓坂取名矣。汉永平中治呼沱石臼河。按司马彪《后汉郡国志》:常山南行唐县有石臼谷。盖欲乘呼沱之水,转山东之漕,自都虑至羊肠仓,将凭汾水以漕太原,用实秦晋。苦役比年,转运所经,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无算。拜邓训为谒者,监护水功。训隐括知其难立,具言肃宗。

《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南入于汾。汾水又西南,迳长修县故城南,汉高帝十一年,觉得侯国,封杜恬也。有修水出县南,而西南流入于汾。汾水又西迳清原城北,故清阳亭也。城北有清原,晋侯蒐清原作五军处也。汾水又迳冀亭南。昔臼季使,过冀野,见郤缺耨,其妻馌之,相敬如宾。

又南过冠爵津。

泽中有方丘,故谓之方泽,丘即葵丘也。许慎《说文》称,从邑,癸声。河东临汾地名矣,在介山北,山即汾山也。文颖曰:介山在河东皮氏县东南。其山矗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颖言在皮氏县东南则可,高三十里,乃非也。今准此山,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

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迳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昔子推逃晋文公之赏,而隐于绵上之山也。晋文公求之不得,乃封绵为介子推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因名斯山为介山。故袁山松《郡国志》曰:介休县有介山,有绵上聚、子推庙。王肃《丧服要记》曰:昔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问曰:宁设桂树乎?哀公曰:不也。桂树者,起于介子推。子推,晋之人也。文私有内难,出国之狄,子推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国,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人葬之,恐其神魂{雨肙}于地,故作桂树焉。吾父生于宫殿,死于床笫,何用桂树为?余按夫子尚非玙璠送葬,安能问桂树为礼乎?王肃此证,近于诬矣。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又西南迳界休县故城西,王莽改名之曰界美矣。城东有徵士郭林宗、朱子浚二碑。宋冲以有道司徒徵。林宗,县人也。辟司徒举太尉,以疾辞。其碑文云:将蹈洪崖之遐迹,绍巢、由之逸轨,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路以高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建宁四年正月丁亥卒。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思,乃树碑表墓,昭铭景行云。陈留蔡伯喈、范阳卢子干、扶风马日<石单>等,远来奔丧,持朋友服。心丧期年者,如韩子助、宋子浚等二十四人。其馀门人,著锡衰者千数。其碑文故蔡伯喈谓卢子干、马日<石单>曰: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惟郭有道元愧于色矣。汾水之右,有左部城,侧临汾水,盖刘渊为晋都尉所筑也。

汾津名也,在界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水摆布悉结偏梁阁道,累石就路,萦带岩侧,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临绝涧,俗谓之为鲁般桥,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崄也。

故彘县也。周厉王流于彘,即此城也。王莽改名黄城。汉顺帝阳嘉三年,改曰永安县。霍伯之都也。

汾水又南,迳阳曲城西南注也。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逍遥小侯爷    西游战纪我做主    长生遥    隋唐之超级召唤    莫念东风雨    甜蜜孕妻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