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帝国的中兴与终结[第2页/共25页]
孙中山的反动尽力,在外洋华人当中获得了大量支撑,乃至于他称“华侨是反动之母”。而外洋华人最大部分便漫衍在包含香港在内的广义南洋地区,其次是在美国。自联盟会在东京设立本部后,其分会以南洋地区会员最多;南洋地区华人的反动报纸之多,亦为其他外洋埠区所不及;就叛逆而言,在中山先生构造的十次叛逆中,有八次以南洋为援助。<span class="mark" title="拜见蒋永敬《辛亥前南洋华人对孙中山先生反动活动之援助》,载辛亥反动与南洋华人研讨会编《辛亥反动与南洋华人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编辑委员会1986年,第222页。"> 南洋地区对于反动既有人力的援助(黄花岗七十二义士当中有二十九人直接来自南洋),又有财力的援助,占到中山先生反动募款的近85%,再加上美国,则占到超越93%。<span class="mark" title="外洋华人反动叛逆捐款,香港占28.15%,星马地区占25.86%,安南暹罗占16.07%,美国占8.84%,缅甸占7.07%,荷属各埠占4.67%,菲律宾占2.57%,其他都在2%以下。转引自陈树强《辛亥反动期间南洋华人援助叛逆经费之研讨》,载《辛亥反动与南洋华人研讨会论文集》,第255页。"> 中山先生所筹集的捐款,大部分并非来自富商,而是来自中基层华人。因为富商多数是已经在本地运营多年乃最多代,属于上流社会的一分子,有各种渠道和体例参与到南洋的殖民次序当中,躲避掉轻视性的规定,感受不到太多磨难;而中基层华人则远未进入殖民地的上流社会,是各种轻视性规定的直接针对工具,也没有充足多的体例来应对,以是特别巴望有个强大的故国。
日本和尚在1889年考查西藏后曾记录道,布里亚特喇嘛在几个大寺学经的有150-200人之多。布里亚特人巴德马耶夫在1893年向沙皇上“万言书”,提出一整套运营蒙藏的计划,主张应将“蒙古、西藏、中国归并于俄国”<span class="mark" title="转引自王弘远《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糊口·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第15页。">。 巴德玛耶夫保举的另一名布里亚特人德尔智,则进入拉萨当真修习,获得最高的梵学学位,并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身边的十名侍读之一。德尔智死力劝说达赖喇嘛依托俄国,宣称“俄国事天下上最强的国度,英国惊骇俄国”,“俄国不直接同西藏交界,因此不会像英国那样危及西藏”,“西藏人要想不落入英国人手中,就必须同俄国建立友爱干系”。<span class="mark" title="转引自王弘远《近代俄国与中国西藏》,第161页。"> 十三世达赖喇嘛是以委任德尔智作为其代表,在清末、民初数次赴俄尝试寻求政治支撑,以对抗英国的影响力;当英国趁着俄国陷于日俄战役有力他顾,于1904年攻入拉萨时,德尔智便护送达赖喇嘛出走至外蒙古库伦,达赖喇嘛乃至曾考虑投奔俄国寻求庇护。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