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封王(二)[第1页/共2页]
温文山明显也是清楚这一点的,因此,他忽视了大师的目光,目不斜视地站出列,先双手持笏向李琮行了个揖礼,继而昂首看着李琮朗声说道:“启禀皇上,臣觉得,任何事情都有惯例,平燕侯这些年不但为大周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绩,还为我大周缔造出了火药、火炮、火枪等扬我军威国威之战役东西,论功行赏,封王并不为过。”
徐良兴侧重在“异姓功臣”四个字上减轻了语气,就是想提示大师,蜀王当年封王是因为他是蜀国的国君,不是大周的子民,和陆呦是两回事!
“既这么说,我们先祖跟随太祖天子哪个没有帮着开疆拓土,可我们谁被封王了?”
大殿上的辩论声此起彼伏,就连李稷等人也插手了辩论,倒是也有少数人仍保持了沉着和沉默,一个是最有话语权的李琮,他坐在金銮殿上看着台下的众生相一向没有吭声,另有一个是当事人陆呦,陆呦是有点发懵,仿佛没有反应过来,脑筋里一片空缺,落空了思虑的才气,切当地说,他这会满脑筋都是颜彦,都是和颜彦结婚时的一个个片段。
封王,陆呦如果封王,那四至公如何办?
因着温文山的话掷地有声,态度光鲜,和他以往的中庸之道大相径庭,因此,话音一落,大殿上又响起了嗡嗡声,在场的官员不由得再次衡量起王实修的发起来,或者说,是衡量陆呦的代价和分量。
“启禀父皇,儿臣附议王相和温相的话,燕云十六州再加上辽国南京道六个州,以及我大周现在的声望,试问这四公十二侯谁能与之比拟?”李穑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李穑一站出来,李稹、李穗也前后站出来,紧接着太子李稷也站到了他们三位身边,“启禀父皇,儿臣也附议王相和温相的话。”
而陆呦是谁?他是镇国公以后,本就是出自武将世家,交战疆场是他义不容辞的任务,既是任务,之前赐封他为平燕侯已经是分外的恩情了,莫非这还不敷?
李琮见徐良兴反对,把目光落到了温文山身上,群臣的目光也跟着皇上落到了温文山身上。
可这跟陆呦是两回事吧?人家当年是蜀国国君,因为归顺大周赏了他一个蜀王的称呼罢了,也没有兵权,不过就是用银子白养着他罢了。
。。。。。。
“蜀王不是先例?再则,收回燕云十六州不是先例,拿下女真开疆拓土不是先例?”又有人驳道。
武将这边还是是孟诺第一个站出来,“启禀皇上,举亲不避嫌,臣觉得平燕侯的的当得起这个王位,臣有个发起,莫若就把平燕侯改成平燕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彼时,太祖天子也不是很情愿和蜀国打,毕竟比年交战,他的内哄也不是普通的大,真要打起来,不说两败俱伤,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见蜀国主动归顺,且对方提的几点归顺前提都是为蜀地的百姓着想,太祖天子感念这位蜀国国君的大义,封他为蜀王,世袭罔替,只是不再有兵权,但藩王的其他报酬稳定。
剩下那几个保持沉默的人是和此事没有关联的,可他们是不想开口获咎人,非论是陆呦还是陆呦的反对者,他们谁都不想获咎,也获咎不起。
他曾经跟从陆呦交战三年,亲眼目睹过陆呦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荏弱墨客多少次亲临一线出世入死又多少次化险为夷,这类用本身性命去博来的二十二个州莫非还不值一个王位?
“皇上,诸位同僚,请答应我这个做父亲的说几句话,犬子从小口不能言,乃至性子也非常孤介,又经常肯病,为此,臣一度放弃了他,由着这孩子自生自灭。。。。”陆端提及了陆呦的生长史,也提及了他和颜彦的姻缘,最后提及了他上疆场的初志以及在疆场上的表示。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