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说书[第1页/共3页]
“是啊,老百姓一盼明君,二盼神医,盼明君是为了过上太常日子,能够吃饱饭,盼神医那是为了身材安康,安康长命啊。现在天子圣明,政通人和,咱老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可不就剩下盼神医了嘛!”一其中年人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对,对,老先生,这下你圆不了场了吧。”
老者右手动摇羽扇,朗声开口,“各位官人,明天我们就说一说杏林圣手董奉董老神仙!这董老神仙可不是普通人儿,有诗为证:扁鹊神应杏林边,自此脉学史有传。汤阴伏道仙艾茂,百姓一颗百病痊。”
管家见机地退了出去,皇甫德参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如果后天她对付不来,她不会有机遇活着分开中牟县…”
“老先生,您这编的故事也太离谱了吧…”
“老先生,你在逗我玩吗?”
“老先生莫心急,刚才我已经说了,这位小娘子已经立下了端方,每月初1、十五在三清观前义诊,本日已是十三了,后天就是十五,到时候大师一起去考证一番,难道更好?”
平话人倒是非常淡然,羽扇缓缓动摇,“众官人稍安勿躁,请听小老儿渐渐给官人们道来。”
众茶客大声群情,纷繁指责平话人信口雌黄,小女人吓得忙躲到了平话人背后,一双大眼睛无辜地看着世人,有点想不明白本身只是随便问了个题目,如何惹来了这么大的反应。
“那她去了那里?”
半晌的沉默以后,一众茶客哄堂大笑。
而县丞皇甫德参院里,管家打赏了平话人爷孙俩以后,快步走进了堂中,对着闭目养神的皇甫德参小说说道,“大人,都按您的叮咛安排好了,后天三清观少说也有上千人围观。”
“这董老神仙在人间寿三百一十二岁,而后驾鹤成仙,当时天然是没有留下甚么传人了。不过,董老神仙夙来体贴百姓痛苦,目睹人间贫乏悬壶济世之人,因而降下了三颗红杏,被一小娘子偶尔得之,从而担当了董老神仙的绝世医术,而董老神仙天然也就又有了传人!”
“哎,董奉老神仙真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大救星,如果董老神仙还在,这人间会少了多少痛苦啊!”茶客中一个老者喝了一口茶,大声感慨道,左手不经意间扶上了模糊麻痹的老腰。
小女人跟着行了一个万福,右手拨动了琵琶,动听婉转的琵琶声如流水般缓缓沁入了茶客的内心。
面对着合座的茶客,老者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左手一拍惊堂木,“各位官人万安!”
“你这老先生真是信口胡言,传人这东西,只传闻过一开端有,厥后失传没有了的,这还向来没有传闻过一开端没有,厥后就又接上了的!”一个虬髯大汉大声嚷嚷。
玉波楼集留宿、餐饮、茶饮服从于一体,地处县衙中间,靠近县城中间,占地3亩,楼高3层,几近与远处的城墙平齐,楼内桌椅皆利用南边运来的上好楠木制成,装潢极其富丽。
深思了半晌,皇甫德参摇了点头,“不必了,如果她明天对付不来,那她也医不好李侍郎的老母亲…”
“老先生,你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那这位小娘子姓甚名谁,那里人士?”
玉波楼一楼主如果餐馆,能够集会宴饮;二楼则主如果茶社,供人闲坐饮茶;三楼主如果客房,供人留宿歇息。
“这位小娘子复姓上官,芳名霓裳,就是我们中牟县李家庄人士。”
皇甫德参没有展开眼睛,只是悄悄点了点头。
在二楼茶社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小小的圆台,圆台上摆放着一张长桌,两把椅子,长桌上有一块惊堂木,一沓纸卷,一个白瓷杯子,杯子里飘着几片黄绿色的嫩茶。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