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圣迹仙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十 回 观天象尹喜迎紫气 过函关老子著道经[第1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迩来亦闻得你尹喜已大名鼎鼎。本日有缘再见,很愿与你话旧。”尹喜闻言大喜,忙叮咛部属帮徐甲牵青牛去马厩食草,放灰鼠于关城之上自在玩耍。便引领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奉茶便与其畅谈,似遇知音。

玄机妙理谈笑间,

尹喜再问:“道为何会永久长存?得道之人应如何成绩本身?”老子道:“天长,地久。六合之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尹喜道:“我有些明白。道如同六合,忘我,获得之人也应忘我。天长地久,六合以是能悠长存在,是因为六合不为己保存而天然地运转着,以是能够久永保存。是以,有道的贤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世人当中抢先;将本身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本身保存。这不恰是因为他忘我吗?以是能成绩他的本身。”

得遇知音方恨晚。

紫气东来满函关,

尹喜早在老子任守藏史官时,便与其有一面之交,但那仅仅是借书酬酢罢了。自老子隐居翠云峰后,闻老子道行日深,申明日响,知其学问赅博,心藏大智,恨一向不得再见,常感遗憾。克日有传老子现已分开洛邑,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老子若去秦国,向西域野蛮,此行必经函谷。本日紫气东来,莫非真是老子真的到来?宁信其有,莫信其无。因而,尹喜第二日守关时便叮咛部属,见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凭其过关。还连夜派人打扫门路四十里,夹道焚香,恭候贤人到来。

先人便将尹喜每日登高望远、察看天象之地,定名为望气台,别名瞻紫楼。所谓“紫气东来”这一成语典故源出于此。

尹喜自幼聪明过人,勤于读书学习。他的母亲鲁氏对其教诲甚严,常与其报告伏羲与女娲、周文王与姜子牙等故事。他儿时好学善问,少时曾便能熟背《诗经》,有人称其为神童。长大成人后又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预感将来,人送谥号文始先生。他弱冠之年便被征召至朝廷,为周王朝效命。后见周王室内哄衰危,朝纲不规,朝政不振,天下不稳,尹喜便产生阔别朝廷,重操学术研讨旧业之动机。为能便于本身用心致学,他主动放弃在朝廷中俸禄可观的大夫之职,委身下任为函谷关总兵及关令。今后不求贵显于世,只求埋头治学、修道。并选在居函谷关与故乡天水柏阳之间的终南山北麓,结草为庐,造楼观台。

尹喜问道:“先生可否再教我为人之道?”

第二日凌晨,老子欲告别尹喜持续西行。尹喜言道:“先生可有通关文牒?”老子道:“未曾带来。”尹喜暗喜,言道:“我愿为你办理,尚需光阴。现时已是春暖花开,转眼便进入夏季,路途中将炽烈难当,莫如先在关舍多住光阴,这里清爽清幽,待金秋风凉之时,再作转换关文筹算。如何?”见老子踌躇,便又言道,“我留请先生为我守关属传授大道。见老子还在踌躇,尹喜又低首言道,“弟子我只想多听些先生教诲。”

尹喜拱手接过,翻开竹简,只见开篇言道:

尹喜不由赞道:“真乃人间第一高人矣!”

恰是初春仲春,冰雪已开端熔化,树木枝条正在抽芽吐绿,大地山川一派朝气盎然气象,老子师徒一行沿途昼行夜宿,游川观景,逛逛停停,优哉游哉,第三日凌晨方来到函谷关前。

老子出关半年后,尹喜也辞去总兵、关令之职,带上老子:《道经》书柬,骑快马觅老子行迹而去。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抗日狙击手    千幻神途    我玩股票那些年    太初之神    妖孽王爷的独宠妃    重生之沈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