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圣迹仙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十 回 观天象尹喜迎紫气 过函关老子著道经[第1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次日凌晨,老子唤徐甲起床,并未与尹喜告别,便直接来到马厩,找到正在关城墙角处啃食野果的灰鼠,悄悄分开函谷关。

尹喜道:“尹喜固然鄙人,却好观天文,略知窜改。见紫气东来,知有贤人西行,见紫气浩大,滚滚如龙,其长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凡是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环绕,知贤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贤人乘青牛而来也。”

紫气东来满函关,

老子笑道:“戋戋具名,何足如此珍惜。老夫来此地信息,关令大人仿佛已先晓得。”

这年仲秋,尹喜不好再拖,终究为老子办来通关文牒,这就意味着老子将要出关西行。因而尹喜心想,如果能使老子再多住光阴,写一部道之经籍,岂不妙哉?但他没有明讲,只是再三要求老子多住光阴,再传些道之妙理。老子不能明示其西行之任务,便避重就轻说道:“天下喜道之人,何止万千,我若持续留居,其他想得道之人,道从何来?”

老子道:“我的话浅近易懂,但有人以为说得太广泛、不详细,以是不得方法。实在不过乎三条: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曰俭省,去贪去欲;三曰不争,有为而治。”尹喜再问:“何为去欲?”老子道:“五色、五音,令人耳不聪目不明;五味、畋猎,令人沉沦吃苦当中;寻奇、居宝,令人行动不俭。是以,贤人只求保持根基生存,凡事有所弃取。”

尹喜早在老子任守藏史官时,便与其有一面之交,但那仅仅是借书酬酢罢了。自老子隐居翠云峰后,闻老子道行日深,申明日响,知其学问赅博,心藏大智,恨一向不得再见,常感遗憾。克日有传老子现已分开洛邑,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老子若去秦国,向西域野蛮,此行必经函谷。本日紫气东来,莫非真是老子真的到来?宁信其有,莫信其无。因而,尹喜第二日守关时便叮咛部属,见有形貌脱俗之人,不得听凭其过关。还连夜派人打扫门路四十里,夹道焚香,恭候贤人到来。

话说老子师徒一行分开翠云峰,走下邙山,一起西去。

尹喜自幼聪明过人,勤于读书学习。他的母亲鲁氏对其教诲甚严,常与其报告伏羲与女娲、周文王与姜子牙等故事。他儿时好学善问,少时曾便能熟背《诗经》,有人称其为神童。长大成人后又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预感将来,人送谥号文始先生。他弱冠之年便被征召至朝廷,为周王朝效命。后见周王室内哄衰危,朝纲不规,朝政不振,天下不稳,尹喜便产生阔别朝廷,重操学术研讨旧业之动机。为能便于本身用心致学,他主动放弃在朝廷中俸禄可观的大夫之职,委身下任为函谷关总兵及关令。今后不求贵显于世,只求埋头治学、修道。并选在居函谷关与故乡天水柏阳之间的终南山北麓,结草为庐,造楼观台。

天书一部万古传。

尹喜不由赞道:“真乃人间第一高人矣!”

尹喜哑口无言。苦心机考,便直言要求老子写作一本书,以将道之通俗传袭下去,即便老子拜别,本身仍可细心研道。因而向老子哀告道:“先生乃当今大贤人也!贤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先生将出关西区,请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你之圣智著为书?尹喜虽浅薄,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不知先生可否?”

尹喜再问:“道为何会永久长存?得道之人应如何成绩本身?”老子道:“天长,地久。六合之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尹喜道:“我有些明白。道如同六合,忘我,获得之人也应忘我。天长地久,六合以是能悠长存在,是因为六合不为己保存而天然地运转着,以是能够久永保存。是以,有道的贤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世人当中抢先;将本身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本身保存。这不恰是因为他忘我吗?以是能成绩他的本身。”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道士不好惹    吟游诗人    回到过去当女神    重生八零军长小娇妻    逆仙战皇    美人冠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