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圣迹仙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回 凌霄殿李耳归仙位 兜率宫老君会如来[第4页/共6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如来作揖行礼道:“前日听观音菩萨言,有东方之佛诵经中之经。后得知那东方之佛便是太上老君,所谓经中之经乃品德经也。今冒昧前来拜见东方之佛,贯穿经中之经。”

老君下界脱仙体,原始通天另有途。

太白金星道:“老君兄何必与我谦恭。”

白虎也插言道:“当年我曾做过玉帝殿前卫士,也未曾踏足过殿内半步,本日或将弥补遗憾。”

迦叶道:“有无可相互转化,需细细察看,好好体味。树老后,会渐渐枯萎,然后此树树便不存在,再后其他新的小树又出土,人亦是一样的。天下处于存亡循环当中,以是有无相互转化。”

而后连续多日,各天宫、宝殿里的神仙纷繁前来道贺。

迦叶先问:“叨教灰鼠,佛大道大?僧高道高?”

有诗赞曰:

道似无情却有情。有为堪得体,天然尚证形。教我众生归赋性。

老子道:“我觉得,佛道本质上并无二致,不过是殊途同归。道家所谓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的本意是教养人们去看空,即心中无物,终究去做到空。这个空实际上就是道的‘一’。但佛之空与道之一又不尽不异,佛之空是生命意义上之空,而道之一还包含在出世中化物内涵。从做到空或一起子上来言,佛以缘起性为空,说教如同大厦之根本。以此教养人们去空,在实修上用坐禅之类比较简朴之法,便可体验。而道家在心中没有说教基石,是单刀直入,或言说教比较简朴,却在实修上有一套说教,即丹道说教。而在出世之理上,佛是教人们向善,而道在出世上是教人们顺势而为。这是老朽对佛道两家之熟谙,不知可否。”

如来道:“恰是,这便是凡人之见地。大抵地讲,这就是佛法讲之‘法执’和‘我执’。其如此地坚毅,是因其通俗无明,即为最最纤细心念,若无极深修持,不成破之。不知老君是否附和?”

太白金星忙作揖行礼,笑道:“太上老君载誉而弃天下,实乃天庭幸事,玉帝已晓得老君返来,特命我前来恭候驱逐。今见你果然到来,且率众生肖等元神,好生恋慕。”

狐狸道:“如此说来,修道和修佛都需求清心寡欲,讲究静生慧,可见,二者修行皆有相通之处,佛道皆是如何从晓理上解释人间万物。但是我感觉,道没有考虑,因为道生万物。但佛把心之感化放大,仿佛万物之天生,活动都与心有关。换言之,道以为,万物的天生不依托心,佛以为,万物的天生依托心,如许了解有甚么题目吗?我能够换一种问法:人类灭尽,人间是否存在?站在道之角度,道生万物,人类只是万物之一,天下明显是存在。但是,站在佛的角度,对于人类而言,明显不存在,因为人类都已经灭尽。敢问如来佛祖,是否可如许了解?”

优婆离答曰:“佛有戒体、法体;戒体为法身、报身、化身;法体为妙有三界、常乐我净、愿救众生,离体修道。”

富楼那答曰:“佛教依天然又空天然,依人缘又空人缘为法理。见人间空、苦、无常,知诸法无我,觉不生不灭为证悟。”

老子仓猝伏地膜拜,叩首谢道:“李耳道行陋劣,无量无德,承蒙玉帝厚爱提携,深感幸运之至。只是与我一同前来弟子尹喜、徐甲与众生肖及花猫、狐狸、大象等,正在殿外等待,还望玉帝降旨发落。”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异星智能    当表情包成为金手指    唯不忘相思    我的妹妹是女巫    疯火兵痞    最强狂暴妖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