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局大势[第2页/共2页]
“娘舅甚么意义?”秦王沉默很久,问了句。
………………
现在邻近杭州的几路,两浙路有郑漕司,江南东西路除了你大伯和潘宪司,另有江南东路的蒋宪司,明尚书为人英勇突进,是个极其可贵的人才,太子一系,能有现在的局面,明尚书居功甚伟。”
老了老了,老爷对她,倒象是少年伉俪了……
“瞧老爷说的,这都是命。”严夫人责怪了句,又长叹一声。低头看着李漕司紧握着她的手的手,此人长途内心没有酸,倒是丝丝点点的都是甜意。
明涛山庄后园,小山上的暖阁里,秦王站在窗前,远眺着波光摇摆的湖面。
“你阿爹呢?甚么意义?”秦王又沉默了,半晌问了句。
李漕司说着想开了,可这最后一句话,还是透着浓到扑鼻子的酸味儿。
秦先生捻着髯毛笑起来,“是,都是数得着的海商,江家由富而贵,比赵家早了一两代,两家有姻亲,以是,这计相之位,算是握进了太子一系的手中。”
书院每半个月休沐一天,半个月后,休假日,秦先生接了李文山出来,和他一起沿着西湖逛了半圈,在一家清幽温馨的茶坊里坐下说话。
“没事儿,林哥儿跟老二一样,本来就是个没出息的,明绍平跟他从小熟谙,晓得他不聪明,不会怪他。
“赵长海本年四十九岁,永嘉七年进士出身,少年得志。赵家是明州数一数二的大商家,家里有两三支海船队。也是以擅理财贿著称,这计相,他担得起。”
秦王问的娘舅,是金拙言的翁翁金相,金相以老成慎重,暖和公允,从不为私著称,有甚么意义,约莫也不会奉告儿子。
李文山看着神采镇静的秦先生,想着李夏的话,游移着问了句,“大伯,也是太子一系的吗?”
秦先生和李文山不急不缓的说着朝局变动,李文山听的非常用心。
………………
隔天,李文山回到万松书院,好好念他的书去了,秦王和金拙言几个,却没去书院,还是乞假。
秦王捏着杯子,渐渐抿着,好象没听到金拙言的话。
“两三年!那朝里……得乱成甚么样儿了?唉!姑婆到底是如何想的?”金拙言气的跺了又顿脚。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