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密林[第1页/共3页]
这大汉姓厉名知秋,乃是武夷山桃源观观主余仙的顶门大弟子。余仙自号杏林先生,武功即强,医术又高,常日里经常救死扶伤,在江湖中很有声望,被称为“再世仲景”。厉知秋久随恩师,早已尽得其真传,近年来余仙年事渐大,在江湖中走动的少了,厉知秋便负担起桃源观出诊之责。固然来往驰驱非常辛苦,但这些年走遍山川大河,多有游历,倒也能得意其乐。
正行之间,忽见东首巷子上一行十余人赶了一辆大车,疾步而过。厉知秋一瞥之下,不由得一惊。本来这十余人有男有女,却大家穿戴一件绿衫,那绿衫直绿的出奇,比路旁的垂杨倒柳还要更艳一些。此中两个男人推着一辆辇车,这辇车也不甚大,但车轮过处,辙痕深重,显是内里装着非常沉重之物。饶是如此,这两个男人却奔行敏捷,并不掉队于其他火伴。厉知秋心想:“这些绿衣人来源不明,举止古怪,那大车中不知装的甚么贵重之物,如此之沉,莫非是一车黄金?这两个推车的男人在天险之道推着大车驰驱,却如履高山,明显身负武功,绝非庸手。”若在平时,便想跟去看望究竟,但这时有要事在身,念着丛大人的病症,不敢多搁迟误,当下放开脚步,自顾赶路。
高宗坐了三十六年天子以后,深感倦勤,因而传位给养子赵眘,是为宋孝宗。孝宗为人很有其祖赵匡胤之风,整天主动进取,一心想要规复大宋江山,将女真人赶回北方。他甫一继位,便下诏为岳飞昭雪昭雪。一年后更是励精图治,任命老帅张浚主持北伐,力求兴复汉室天下。
这一日行到长江之畔,雇船过江以后,他迈着大步疾行了一阵,途径渐窄,向左一看,但见江中水流湍急,对岸阵势险要,本来已到了天险采石矶四周。厉知秋心道:“当年太祖派大将曹彬攻取南唐,便是取道这长江天险,攻其措手不及。而两年之前,金主完颜亮南侵我大宋,却在这采石矶吃了大亏。可见便是天险,也晓得适应天道,偏帮那王者之师。”
那发号施令之人朝一名推车壮汉微一点头,那壮汉走出人群,抬开端来,朝着东首厉知秋地点处朗声道:“好朋友,夜深人静,何必躲在暗处窥视?”厉知秋大吃一惊,暗道本身纳气屏息,极其谨慎,如何却被人等闲发明,看来这些人武功深不成测。正要硬着头皮跳下,却听那人持续叫道:“好朋友,还不下来吗?”声音倒是朝向西首。厉知秋一奇,正在思考此举何意,但见那人面朝北首,又大声叫道:“这般躲在暗处不肯相见,看来中间是敌非友了?”厉知秋不由恍然,才明白此人不过是虚张阵容,以此法查探是否有外人在旁窥视,本身一个不慎,几乎被他诈了出去。
厉知秋久去临安,别了沈一铭后,自要走朋探友一番,这天来到老友太医林仕中家中。酬酢过后,见林仕中唉声感喟,色彩不乐,厉知秋忙问启事,本来庐州太守丛弘大俄然得病不起,北伐期近,庐州乃宋金计谋冲要,职位非同小可。丛弘大求医无数,病情却更加严峻,不得不将症由写在信中,派人送光临安乞助太医。太医不能等闲分开都城,只得按照描述复书祛病之法,但行医讲究望闻问切,不能劈面诊断,如何对症下药?是以林仕中非常犯难。厉知秋闻知后哈哈大笑,心想解了庐州太守的病症,便算是助北伐一臂之力,那也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当下义不容辞的接了求诊,借道淮南赶往庐州。
这一年是宋孝宗隆兴元年,距靖康之耻、北宋之亡已畴昔三十余年。高宗天子赵构偏安一隅,定行在于杭州,改称临安,那是取“临时安家”之意。终高宗一朝,宋廷不思进取,虽外有岳飞、韩世忠等复兴名将,但内有奸相称道,搞得宦海乌烟瘴气,相互嫉恨架空,终究不得不向金国乞和,比年进贡称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