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身败名裂[第1页/共2页]
曹休看荀彧的眼神,一阵心虚,轻咳一声:“先生可有良策?”
程昱虽说制止兵变,但事情败露,比屠徐州还要严峻,必会为先人唾骂,只让程昱一人承担,还不敷以布衣愤。
荀彧言道:“夏侯渊将军在徐州,必不会坐视,只要张辽挡住孙权,沿淝水设防,东吴跨江北上,无舟船之利,不敷为虑。”
这几年曹操一向尽力提大名誉,保持朝堂,扫平北方以后声望大振,此举却让他一落千丈,为天下人唾骂。
当天早晨,丞相府悄悄派人请来贾诩,与曹休一起面见曹操。
当初他保举程昱时,称其乃“兖州贤士”,想不到做事竟如此狠辣,的确毫无人道,此次死于乱军当中,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曹休忙安抚道:“朝廷已遣使到荆州谈判,必会设法救援二位将军。”
几人相视一眼,蒋济反问道:“文如有何高见?”
“停止!”程普站起来,一把夺过古锭刀,大喝道:“东吴三世基业、数十万将士性命,主公岂能等闲放弃?”
而曹操在邺城开府治事,就是为了便利,不消迟早觐见问安,事事设朝商讨,大小决策,只须一道奏折便可搞定。
曹洪急道:“若等周瑜到淮南,该如何是好?”
荀彧言道:“刘琦扣押二位将军,并未伤及性命,必是如前次普通,有所求于丞相,可先派人前去谈判,摸索刘琦之意,待丞相病情好转时,也好及时商讨。”
曹休蹙眉道:“那眼下该如何筹办?”
“孙权小儿,忘恩负义!”曹洪痛骂道:“丞相目前不能理事,我亲身去一趟淮南,找碧眼儿亲身过问。”
董昭点头道:“明公所言极是,我马上差人去荆州,摸索刘琦之意。”
荀彧言道:“今南阳已失,刘琦声望大震,当务之急,乃是救回夏侯惇、曹仁二位将军,清算兵马,安稳民气……”
这一声喝如同好天轰隆,孙权浑身一震,发展两步靠在船舷上,怆然道:“扳连诸位一世英名,我另有何脸孔统领全军?”
顿了一下又道:“程仲德之事,让丞相失天下之望,要尽快决策,挽回颜面。”
洛阳固然是帝都,但被董卓一把火烧了以后,大半变成废墟,年久失修,早已荒废。
此事更加敏感,谁都晓得背后必然有曹操点头,妄加批评会惹来杀身之祸,一个措置不慎,还会遗臭万年,谁敢出头?
曹操南阳大败,三十万雄师全军淹没,自回许昌以后,整日便昏昏沉沉,嘴里念叨着“水火之灾”,这时候谁敢去火上浇油?
东吴出兵剿袭庐江,攻打合肥,动静传到许昌,众文武无不震惊。
“主公不成!”周泰离得比来,跳起来一把抓住孙权手臂。
曹操长叹一声,看向抱着胳膊一语不发的贾诩,言道:“程昱虽殁于王事,但所作之事,恐不敷以布衣愤,天下忌操者,不计其数,必会恶语诽谤,将此事推于吾身,文和可有对策?”
回到家中,荀彧躲进书房,心中沉甸甸的,南阳之战,让他对曹操颇感绝望,反而对刘琦的崛起有些等候。
“碧眼儿……”曹操微哼一声,俄然垂泪道:“南阳乃孤悲伤之地,程公误我,惜哉叹哉!”
二人走后,荀彧无法一叹,来到丞相府,见蒋济、董昭几人都在,正商讨迁都之事。
得知南阳战报,荀彧震惊不已,想不到程昱在南阳竟公开杀人做军粮,这可不比在兖州之时。
荀彧言道:“救曹仁、夏侯惇二将。”
蒋济迷惑道:“迁都关乎国之底子,商讨此事早做筹办,便是为丞相分忧,另有何事比这更加首要?”
如果把天子迁到邺城去,又要和许昌时一样,到处被那些大臣盯着,多肇事端。
要改建补葺,耗资极大,曹操刚安定北方,还在四周交兵,兵马赋税都吃紧,更不要说补葺宫殿。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