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七姓夷王[第1页/共2页]
汉高祖刘邦被贬汉中,从巴地招募巴人助战,有七个氏族呼应,觉得大汉前锋,冲锋陷阵,无往倒霉。
安定关中以后,七姓巴人衣锦回籍,高祖封为贵族,特赦其族人间代不供租赋,七姓夷王轮番担负巴王,五年一换。
张卫大怒道:“刘琦乃几次小人,先前与师君交好,商定同灭刘璋,成果却趁机取了汉中,出尔反尔,他的话怎可信赖?”
杜濩蹙眉道:“眼下即将入秋,正要筹办过冬物质,年青人都去兵戈……”
世人将信将疑,随后张鲁伶仃写给张卫的手札送到,劝他迷途知返,为张氏在官方留下香火。
正在此时,张鲁敕令传旨境内,袁约迷惑道:“此乃师君亲笔手书,叫我等归顺刘琦,莫非师君已降刘琦?”
本来这年青人叫王平,字子均,虽是宕渠賨人,但他母亲何氏倒是汉人,因父亲外出打猎身亡,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客岁才回到族中。
“子均言之有理!”杜濩心中暗惊,又问道:“但巴王有令,我等不成违背,如之何如?”
王平答道:“张卫不甘束手就擒,企图负隅顽抗,而巴王不肯再被轮换,要做永久巴王,他们各有所图,却不顾族人安危,必将引来大祸。”
汉中以南,巴郡以北,曾有賨国,寄寓渠江,北依巴山,南通涪黔,賨人本性劲勇,歌舞善战。
汉末大乱,巴巫兼朝廷司马张修被杀,张鲁担当张修五斗米教占据汉中,与刘璋反面,结合巴人抵挡自主。
王平思考半晌,正色道:“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高傲汉建立以来,七姓便高高在上,如朝廷权奸,骄横霸道,民气愤懑,巴王不仁,自取灭亡,或许便是重整各族次序的良机。”
正在大堂闷坐,一名年青人出去,手中拿着账册:“大王,这是本年各部落报上来的资产……”
这几年张鲁与庞義多次比武,互有胜负,几场败仗都是杨任打的,巴人也都参战,天然清楚。
“大王真乃仁善之主!”张卫夸奖一阵,命朴胡带领巴人往米仓山出战,他与杨任留守火线,防备庞義偷袭。
杨任嘲笑道:“先前我在南郑与荆州军比武,魏延当着师君之面,扬言要算当年攻杀汉中太守苏固、斩杀汉使的旧账,这但是谋反大罪,要诛九族的!”
“不必了!”杜濩揉着眉心,摆手叹道:“本年的赋税已免。”
张卫和杨任逃至巴中,宣称刘琦出尔反尔,偷袭汉中,囚禁张鲁,调集巴人起事,筹办救张鲁报仇。
“这千万使不得!”年青人大惊道:“张卫、杨任乃师君亲信大将,二人逃至巴中,足见非刘琦敌手,此人长于用兵,连曹丞相都非敌手,我们与他交兵,岂不是以卵击石?”
刘璋割巴郡以北分为东西二地,西部汉人居多,以庞義为巴西太守,东部则为巴人地盘。
回到族中,与几位长老商讨出兵之事,固然兵戈有建功机遇,但一旦战死,家中长幼便无人照顾,世人各执一词。
“哦?这倒是功德!”年青人面露忧色,见杜濩满面笑容,迷惑道:“既然不消征税,大王何故闷闷不乐?”
“毫不成能!”张卫摆手道:“师君被刘琦囚禁,必是他们酷刑鞭挞,逼迫家兄所写,看似叫我等归降,实则是盼我等尽快出虎帐救,我们一奶同胞,孤王还不知兄长脾气?”
杜濩心中暗叹,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觉得免了赋税就万事大吉?
自从封七姓巴王后,最好的地盘资本都被那七个部族占去,残剩的巴人都在深山偏僻之地,每年还要征税,苦不堪言。
张卫笑道:“大司马勿忧,孤亲身镇守汉昌,有杨将军统兵,庞義不敷为虑。”
世人闻言神情一凛,巴王朴胡大声道:“没有我们巴人,哪来的大汉王朝?现在刘邦的孙子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既然他们忘了誓约,我们也不必再听他们的号令。”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