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阿瞒用计[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刘备在新野,固然深得民气,但资本有限,兵马只要五千,加上赋税不敷,虽有良将,却如笼中之鸟,难以展翅

“如此我就放心了!”刘琦长出一口气,言道:“曹仁既不来出兵,我们择日前去隆中,见地一番卧龙风采。”

徐庶嘲笑道:“非是曹仁不出兵,吾料必是曹操另有诡计,今皇叔不在,众文武孑然无所归,曹操必成心收为己用。”

曹仁点头道:“丞相珍惜关羽之才,久欲纳之,此乃天赐良机也!”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期间,每小我都是演员,谁的演技不精,就要被赶下台。

这个官位在镇南将军之上,意味着关羽也有开府的权力,无需再听刘琦号令。

但跟着这些事情结局分歧,汗青也会产生窜改,即是初创了新的汗青,走向本身所未知的方向。

刘琦慨然道:“清者自清,我信赖三位将军乃大义之人,既有白马之盟,自当信者不疑。值此风口浪尖之际,解释便是粉饰,清者自清。”

早上徐庶从营中指导练兵返来,刘琦问道:“曹仁定已确认叔父下葬,却迟迟不见出兵,莫非真是讲究仁义礼数,丧期不伐敌?”

对刘琦又有了新的认知,有如此胸怀和胆魄,用人不疑,恰是明君气度。

他并不以为凭着本身的一些先见就能与前人斗智斗勇,特别在兵法策画方面。

刘琦到新野以后,征辟了邓芝、傅肜二人,这是他能想到的汗青名流。

当时候大师又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要全凭小我才气,人才便显得尤其首要,尽早整合伙源,这才是他最大的上风。

曹仁却惊奇不定,担忧刘备使诈,再派人探视,公然刘备的棺木运回新野,就要整兵出战。

现在关羽有了单干的权力,会不会拉着这些人另起炉灶?

愣了半晌俄然大笑不止,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传令召荀彧等人前来议事。

“将军言之有理。”徐庶微微一怔,点头而笑。

曹操抚掌大笑道:“公达之计大妙,关张已无去处,试问天下诸侯,谁能用之?唯我曹孟德耳!”

本身的上风在于知人用人,预感一些汗青严峻事件,抢占先机。

这一日俄然探得刘备被蔡瑁所杀,众将大喜,纷繁请令趁机取新野。

刘琦又问道:“我常闻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可见怀有报国救民之心,智囊与他既有友情,可否请他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程昱点头道:“刘备自逃出豫州,诈称衣带诏,常思攻击许昌,今托孤于刘琦,其兄弟同心,只以爵禄辟之,恐难以胜利。”

转眼头七已过,关张二人还是情感降落,刘琦也不去打搅他们,练兵之事有黄忠和赵云充足。

荀攸言道:“仲德言之有理,今刘琦已领镇南将军,然刘备为左将军,位在其上。丞相可表关羽继左将军之位,云长性高气傲,必耻于在刘琦之下,其二人反面,便可趁机招纳。”

此时刘备死讯已传遍许昌,众文武欣喜不已,有人献策立即南下取荆州,有人建议劝降关羽等。

正商讨之时,俄然兵士来报,天使到来,赶快迎出府衙,安排香案驱逐,都晓得是曹操的授意,但大要事情还是要做足。

参军李典言道:“丞相所顾忌者,唯刘备耳,今其已死,部众无所归处,若冒然出兵,其必投往他处,不如向丞相报信,再做决计。”

荀攸言道:“此言极是,今蔡瑁已死,刘表病重,刘琦虽勉强主持州事,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孙权欲报父仇,必会趁机出兵,刘琦难敌,若求救于丞相,荆州难道唾手可得?”

曹仁不来进兵,刘琦又把心机转到了人才上面,眼下最火急的莫过于卧龙凤雏。

徐庶却蹙眉道:“迩来城内谎言四起,群情将军有暗害皇叔之嫌,恐世人起疑,必是曹操用计,将军要早作申明,以免铸成大错。”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某美漫的特工    重生之定三国    我爹大帝之姿,抢个圣女怎么了?    遁祖    重生之姑奶奶    天龙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