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分而治之[第1页/共2页]
王县丞也的确有自大的底气。县分大县、小县、次县。他这个大县县丞的官秩,划一于小县之长,高于次县县长。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朱门大族,他王氏此后在豫章郡岂不是更没有职位了?
袁耀要分而治之,对绝大多数强族大姓都是功德,但对于他王氏就不是甚么功德了。
王县丞恼羞道:“那我这辈子总能当个五官掾吧?”
“这分郡之事,即使有不好之处,但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世人耳目一新,这个比方他们向来没听过,但却很贴合实际。
“此事某无贰言!”
“大抵,或许能当一任郡丞吧?”本来气势汹汹的王县丞,这回却蔫了。
那就是能原地升官!
但如果将豫章郡一分为三,分设庐陵郡和鄱阳郡。就相称于平空多了两块肉,各家各族也不消像现在如许争得头破血流了。
长久的沉默过后,本来最早出言反对的罗主记又第一个出声附和。
“豫章吏治之弊,在本将军看来,比如僧多粥少!”
“我历任小县县丞、次县县长、小县县长,为吏十二载,方才做到这南昌县丞一职!”
袁耀问向王氏县丞。
罗主记有些忸捏点了点头,他这个“比三百石”比“三百石”还要低一级,差王县丞的“四百石”另有三级。
“鄙人认同将军之策!”
“恰是如此,我豫章周遭千里,足抵中原一州之地,仅一郡府如何能有效管理?我徐宗也支撑此策!”
“敢问王县丞做了多久的官,才到明天这一步的?”袁耀问道。
“王县丞,你这个县丞是秩四百石吧?”
固然明天就是给这些封官许愿,但话还是要冠冕堂皇地去说。
遐想当年,罗氏先祖罗珠,跟从灌婴,安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罗氏也在豫章郡生根繁衍强大。
在场世人绝大多数都投了支撑票,只剩下一开端反对的王氏县丞还没有开口表态。
“某也认同!”王县丞不甘心肠开口道。
固然是要把豫章郡作拆分,大要上来看会减弱他们两个豫章郡吏的实权,但要晓得豫章强族林立,政令本就难以下行。
袁耀暗道一声真没出息!
“我入仕较晚,不过做了四年的次县县丞,本年才被诸葛府公提为郡中主记的。”
至于庐陵路氏、修氏和储氏那几家宗族,实在对不住了,要怪就怪你们本身见地短浅,不晓得让族人在郡中任职。
袁耀点了点头,这两人的环境刚好能被本身树个典范。
万一将来族内再出小我才,被任命为太守公卿,那岂不是有望升格为王谢士族?
“罗主记,你呢?”
这内里除了太守只能由朝廷任命外,郡丞以下的郡吏普通都由本郡中人充当。
但拆分以后,他们这些南昌大族就会少很多敌手。就比如阿谁占着督邮之位的鄱阳雷氏,哪来的回哪去,也没资格和我南昌谌氏再争夺郡丞之位了。
豫章本来的几个老牌大族中,以罗氏式微最甚。
袁耀晒然一笑:“王县丞莫要暴躁,且听我把话说完,你再反对不迟!”
“如果依我之计,分郡设府,那么王县丞,或许你明天就能当上五官掾了!”
“熊主簿,传闻你不止善于文书工笔,另有识人之明。莫非你就不想代替谌礼的功曹之职吗?”
“或许有朝一日能被任命为庐陵县的县丞县尉,那就已经达到了家父的希冀了!”
嘴上固然支撑,但王县丞内心却在想着,要第一时候把这个动静传给诸葛太守。
“鄙人也认同!我豫章地广人杂,这分而治之之策,刚好合适我豫章真相!”
……
“罗主记又是用了几年做到郡主记的呢?”
袁耀点了点头,转头又问罗氏主记:“罗主记,我没记错的话,你这个主记之职,是秩比三百石吧?”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