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张昭[第2页/共3页]
直到日暮时分,周瑜才终究返来了,并且公然带回一人。
孙策的神采更加尴尬,但他晓得张昭所言不虚。
所谓以工代食,就是从现在开端,不管是袁军战俘,还是随军的老幼妇孺,都不再分给他们口粮,他们如果不想饿肚子,就必须出工!如此,孙策转眼可得十万劳工,既便是二十多万老幼妇孺,也是庞大的劳力。
“彭城人氏?”孙策的目光立即暗淡下来,说道,“远水难明近渴,何如?”
稍稍歇了一口气,张昭又接着说:“鄙人叨教将军,在这短则半年,长则数年的安设刻日以内,将军如何赡养这些老幼妇孺?江东府库存粮固然多,只怕也经不起如此经年累月的耗损吧?”
张昭浅笑着说道:“除了复耕荒田,还可围湖造田,二者相加何止万顷?且所得田亩尽是高产水田,来年产出纵以保守估计,也可亩产二石!止此一项将军便可得万顷良田,外加每年起码两百万石粮,而后用兵江北,再无军粮完善之虑。”
周瑜、吕范闻言顿时面前一亮。
“某去去便回。”周瑜向孙策、吕范长长一揖,起家走了。
孙策天然得谦善一番:“先生过誉了,某愧不甘当。”
转头再说江东军。
“将军以天下生民为怀,不吝士卒挨饿,也要拿出独一的军粮赡养淮南饥民,鄙人实在敬佩,与袁术之流两比拟较,更是高低立判!”在正式开篇之前,张昭先实在把孙策嘉奖了一通,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吕范行过礼,对周瑜说道:“公谨既知鄙人来意,想必已有对策了吧?”
吕范也说道:“主公,鄙人要说的也是这个。”
移民安设不免牵涉到地盘之争,丹阳、吴郡地盘肥饶,却鲜有无主之地。
吕范进帐之时,孙策正与周瑜在会商军粮的事。
周瑜这一去便是一日,孙策留在大帐里当真是度日如年,回想起来,便是当初在皖县偶遇那位女郎,而后前去寻访而不得,仿佛也没有如许的孔殷。
张昭回过礼,又说道:“将军,凡事无益必定有弊,反之,有弊则必定无益,若措置不当,十万壮丁及二十余万老幼妇孺便会成为极大累坠,但是,如若措置恰当的话,不但不会成为江东的累坠,反能够给将军带来极大的好处。”
说完又昂首招唤贾华:“贾华,快给子布先生烹茶,要会稽山的老茶!子布先生定要尝一尝某收藏的会稽山老茶。”
吕范苦笑道:“忸捏,鄙人只晓得不能坐吃山空,却委实没有良策。”
张昭明显是早有筹办,当下从大袖里取出一封帛书舆图,又在周瑜帮忙下,在孙策的病榻前摊开,孙策表示贾华过来把他搀扶起来,再探过甚一看,只见这副帛书舆图倒是淮南郡及庐江郡地理。
周瑜点头说:“伯符你又不是不晓得,某自幼喜读兵法,内政却非某所长。”
孙策又问周瑜道:“公谨你呢,你可有良策?”
孙策却有些不得方法,问道:“以工代食,让他们干点甚么活呢?”
“将军当得。”张昭微微一笑,又道,“不过,请恕鄙人直言,将军如许带着降卒以及老幼妇孺终非良策,从合肥到历阳三百里,以老幼妇孺之行进速率,起码需走一个多月,从历阳渡江起码又要一月,如若船只不敷,只怕费时更久。”
“鄙人忸捏。”张昭长揖到地,说道,“不敢当将军如此谬赞。”
周瑜笑道:“子衡放心,前次某从柴桑运来的军粮仅只是第一批军粮,后续另有五万石军粮将会运抵,若不出不测,这几日便可运抵了。”
不过这事孙策也就是想想,先不说他若真为么做就会民气丧尽,孙策真要决定扔下老幼妇孺,那些袁军壮丁只怕一夜之间就会跑个精光,因为那二十多万老幼妇孺大多都是这十万袁军壮丁的妻儿长幼。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