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水幼麟[第2页/共3页]
姜氏先祖睢公昔日跟随汉光武帝刘秀转战天下,军功彪炳,名位仅次于云台二十八将。解甲归田后定居天水冀城,留下兵法、枪法各一册。
姜维将长枪扔向两兄弟,笑道:“本日我要去上值,你们如有闲暇,好生练枪,过几日有大用。”
方才姜维连刺三枪,每一枪的力道都节制得甚是妥当,他这一份掌控寸劲的火候,已是超出乃父多矣。
姜维自小熟读家传兵法文籍。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这一句最得其心。他自小喜好异想天开,有一日练武时,他福诚意灵,竟将兵法中的至理融入枪法中。
实在不管马战还是步站,只肖身子做到四平八稳,手中枪法运出拦、拿、圈、转四诀,便可见招拆招,先行立于不败之地了。姜维练习此法十余年,顿时马下持枪安稳,早已如用饭喝水普通平常。
姜维约舞越是鼓起,这一缕来自后代的灵魂,终在一挥一刺间,与这具年青的身躯完整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难分相互。
幼年的杂役目光不离姜维,目送他大步走进值房后,方拄着扫帚,咋舌道:“姜中郎每日都是第一个到值,一日也未曾间断,这份勤恳当真令人佩服,换了我但是千万做不到的。”
“姜中郎,公侯万代!”也有熟悉的贩夫走狗向他问候。
姜维指导了一番,见两人耍的有模有样,暗自点头。遂回身行至木人处查验。
姜维一视同仁,口中报答,一一抱拳回礼。
“少主好枪法!”
由是在少年时,就仰仗手中一杆长枪打遍天水,又兼好学长进,一时名闻全城。前太守姜叙遂称其为“幼麟”,跟着年纪渐长,屡建功劳,这“幼麟”之名也更加清脆起来。
到底是十八岁的身躯,只消三四个时候的憩息,精力便已规复如初。天已大亮,时候倒是尚早,恰是平常练武之时。姜维依着风俗"chi luo"上身,走到院子里。
偶尔也有功德的姑婆婶子,调笑说谁谁家的闺女年方二八,貌美如花,问他是否成心相见如此。姜维每次都会涨红脸皮,在一片轰笑声中落荒而逃。
忽得,他往左踏出一步,变右为左,前背工互换,反向又舞了一遍。这一次,明显每一挥均是快逾闪电,倒是毫无声气,过得半晌,方有裂帛之声模糊传来,倒是用上了暗劲。
一想到穿越后武功倒未曾荒废,姜维甚是对劲,对接下来的南下之行不由多了几分信心。
姜维缓缓起家,右脚弓步向前,前手如管普通握住枪杆,背工如锁一样牢握枪把,而后将家传枪法一一使将出来。
正所谓四平则八稳。这四平之法,恰是姜家先祖在经年累月的战役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法诀,乃姜氏家传枪法中的绝技。
两兄弟一齐到前躬身问候。
晨风温暖,天高云淡。
翌日一早,姜维在阵阵鸡鸣中醒来。
或扎、或崩、或劈、或托、或抽、或拉、或云、或拔,或拦、或拿、或圈、或转,只见这杆三十斤重的大枪,在他手中越舞越快,裂空之声高文。远了望去,当真是枪头如银龙,棍身如满月,攻时好像风雷荡漾,势不成挡,御时又如同铁锁横江,密不通风。
姜维收敛心神,依着昔日的模样,深深下蹲马步,前手持住枪身中段,背工握把根靠腰,自但是然做到了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此四平为姜家枪技法之方法。盖是以时髦未有马镫一物,马战时下盘势需求稳,稳则进可攻,退可守。倘若比武时夹不住马腹,身子必定不是前倾就是后仰,斯须间有性命之虞。故而姜氏家传技艺极重下盘根底。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