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2)[第1页/共2页]
再说张郃回到长安,见郭淮、孙礼,说:“陈仓已失,郝昭已亡,散关亦被蜀兵夺了。
今孔明复出祁山,分道进兵。“淮大惊曰:若如此,必取雍、郿矣!“乃留张郃守长安,令孙礼保雍城。淮自引兵星夜来郿城守御,一面上表入洛阳垂危。
孔明驱大兵复出祁山。安下营寨,孔明聚众言曰:“吾二次出祁山,不得其利,今又到此,吾料魏人必还是战之地,与吾相敌。彼意疑我取雍、郿二处,必以兵把守;吾观阴平、武都二郡,与汉连接,若得此城,亦可分魏兵之势。何人敢取之?”姜维曰:“某愿往。”王平应曰:“某亦愿往。”孔明大喜,遂令姜维引兵一万取武都,王平引兵一万取阴平。二人领兵去了。
孔明先自领兵,出陈仓斜谷,取了建威。前面蜀兵连续进发。后主又命大将陈式来助。
却说陈震回到汉中,报知孔明。孔明尚忧陈仓不成轻进,先令人去哨探。回报说:“陈仓城中郝昭病重。”孔明曰:“大事成矣。”遂唤魏延、姜维分付曰:“汝二人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城下;如见火起,并力攻城。”二人俱未坚信,又来告曰:“何日可行?”孔明曰:“三日都要完整;不须辞我,即便起行。”二人受计去了。又唤关兴、张苞至,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二人各受密计而去。且说郭淮闻郝昭病重,乃与张郃商讨曰:“郝昭病重,你可速去替他。我自写表申奏朝廷,别行决计。”张郃引着三千兵,急来替郝昭。时郝昭病危,当夜正嗟叹之间,忽报蜀军到城下了。昭急令人上城守把。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昭听知惊死。蜀兵一拥入城。
震至东吴,见了孙权,呈上国书。权大喜,设席相待,打发还蜀。权召陆逊入,告以西蜀约会发兵伐魏之事。逊曰:“此乃孔明惧司马懿之谋也。既与联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待孔明攻魏急,吾可乘虚取中原也。”立即命令,教荆襄各处都要练习人马,择日发兵。
因而群臣皆劝吴王发兵伐魏,以图中原。权犹疑未决。张昭奏曰:“近闻武昌东山,凤凰来仪;大江当中,黄龙屡现。主公德配唐、虞,明并文、武,可即天子位,然后发兵。”多官皆应曰:“子布之言是也。”遂选定夏四月丙寅日,筑坛于武昌南郊。是日,群臣请权登坛即天子位,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天子,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命诸葛瑾宗子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昭次子张体为太子右弼。
却说魏主曹睿设朝,近臣奏曰:“陈仓城已失,郝昭已亡,诸葛亮又出祁山,散关亦被蜀兵夺了。”睿大惊。忽又奏满宠等有表,说:“东吴孙权僭称帝号,与蜀联盟。今遣陆逊在武昌练习人马,听候调用。只在朝夕,必犯境矣。”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惶恐。此时曹真病未痊,即召司马懿商讨。懿奏曰:“以臣愚意所料,东吴必不举兵。”睿曰:“卿何故知之?”懿曰:“孔明尝思报猇亭之仇,非不欲吞吴也,只恐中原乘虚击彼,故暂与东吴缔盟。陆逊亦知其意,故假作发兵之势以应之,实是坐观成败耳。陛下不必防吴,只须防蜀。”睿曰:“卿真高见!”遂封懿为多数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令近臣取曹真总兵将印来。懿曰:“臣自去取之。”
遂辞帝出朝,径到曹真府下,先令人入府报知,懿方进见。问病毕,懿曰:“东吴、西蜀汇合,发兵犯境,今孔明又出祁山下寨,明公知之乎?”真惊奇曰:“吾家人知我病重,不令我知。似此国度危急,何不拜仲达为都督,以退蜀兵耶?”懿曰:“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真曰:“取印与仲达。”懿曰:“都督少虑。某愿助一臂之力,只不敢受此印也。”真跃起曰:“如仲达不领此任,中国必危矣!吾当抱病见帝以保之!懿曰:天子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真大喜曰:仲达今领此任,可退蜀兵。“懿见真再三让印,遂受之,入内辞了魏主,引兵往长安来与孔明决斗。恰是:旧帅印为新帅取,两路兵唯一起来。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化。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