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第1页/共2页]
此中《灵枢》主讲针灸,《素问》一册则重点阐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医治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在针灸方面虽不如《灵枢》讲得深切,但胜在阐述全面,恰是江慧嘉现在急需求的。
她一手簪花小楷写得隽永端丽,非常不俗,这倒是她宿世二十几年苦练的服从。学中医的都要学医古文,江慧嘉家学渊源,繁体字和白话文更是学得极好,这到了当代,倒是免于做文盲了。
“江娘子常来,今后凡是要买希奇物件,尽可来寻黄某。”黄中良拱手笑言。
江慧嘉谢过黄中良,想到当代医儒不分炊,另有很多郎中是乃至落第儒生改行,倒感觉黄中良说的很有事理。她此前只想着前人常常敝帚自珍,医书不好寻,倒忘了医儒不分炊了。
本来有墨客抄书在卖。
又说:“买轮椅也就罢了,还买啥医书。你是镇上的小娘子,跟咱分歧,你识字。可你能看得懂那医书吗?”
也不怪伴计面带游移,实在是江慧嘉三人都不像是能买书的模样。张氏和宋大郎都是标准的乡间人打扮,这不必说,江慧嘉虽则是衣装上面子几分,可她是女子,女子读书老是少见的。
好吧,她又奥特了一回。
小伴计双目微瞠,脸面则涨得通红。江慧嘉这一长串的书名念出来,他竟被说晕眼了,一时竟反应不过来!
“书单?”江慧嘉,“……”
老掌柜仿佛这才重视到铺子里的新迩来客,就抬了头,不紧不慢道:“这很多书,小店是没有的。只要《本经》、《素问》、《伤寒杂病论》,另有半本《令媛方》。”
听了一起张氏的念叨,未几时到了集仁书铺,只见这书铺门脸两间,朝南而开,往里瞧去,书铺人未几,范围也不大。这要放到当代,顶多就是个小书店,可到了南北通货的掌柜黄中良口里,这竟然就是大书铺了。
江慧嘉就当听背景乐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三人走进书铺,只见东墙一侧的柜台后边坐着一个头发斑白的老掌柜,另一边的条案背面站着一个小伴计,小伴计正在接待一名年青墨客。老掌柜则微低着头,倒是捧着本书看得正出神,三人进了书铺,老掌柜头也不抬,恍若不觉。
小伴计:“……”
不一会儿伴计送走王墨客,就过来号召江慧嘉三人。他打量了三人一番,游移道:“三位客长,是要买书?”
《本经》说的就是《神农本草经》,《素问》则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毕竟是秀才宋老爷子的长孙,虽未曾进学,宋大郎多少还是认得一些字的。
远的不说,抄书他总该是会的吧?
小伴计:“……”仓猝转头去看老掌柜。
江慧嘉本来是要走的,听他这一说,心头倒是一动,又转过身来道:“我这里倒的确另有一物想要购入。”
“你夫君?”伴计“哦”了一声,“那书单呢?”
范仲淹还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现在的大靖朝固然没有范仲淹,可文人们的理念是相通的。
江慧嘉道:“我想买些医书。”说着略有些苦涩地叹了一叹,“想必黄掌柜也能猜知几分,我家夫君腿脚不便,不良于行。我想寻些医书看看,不肄业成甚么,只但愿能在顾问夫君时更经心几分,凡是能有些帮忙,也是好的。”
从这集仁书铺里能够买到这几本书已经算是欣喜,江慧嘉当下深施一礼:“还请白叟家赐书。”
《黄帝内经》又被分为《灵枢》《素问》两册。
从南北通货出来,江慧嘉便依路去寻集仁书铺。
黄掌柜看她这一笔字,面对她时却又恭敬了几分。当下江慧嘉接了契纸细心收好,又将找来的铜钱连着黄掌柜搭送的布袋一起放进篮子里,黄掌柜却从柜台后走了出来,亲身送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