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抄家有理[第2页/共3页]
朱大明下旨重启调查的时候,刘光复还在郧阳总督的任上,并且已经任职多年,而曾经的郑皇贵妃,天启天子继位以后不久即被恩准出宫,前去福王藩养老。
至于他们所说的,到底有几分真有几分假,或许巩永固还想着进一步弄清楚,但是高时明底子不在乎,拿到供词以后,就拉着巩永固、王国兴见了天子劈面禀报。
比来几天,朱大明就在酝酿着要再抄一个大户。这个大户就是封职位于洛阳的福王。从血缘上说,这个福王算是他的叔叔。但是他对这个福王当然是一点豪情也没有。汗青上的崇祯也是一样,只不过碍于儒家纲常,没有动手清算福王罢了。
至于厥后的红丸案的当事人崔文升和李可灼,都还活得好好的,现在当然都被锦衣卫带回了北镇抚司狱中,包含刘光复在内。
朱大明当然不是在为本身捞钱,他是为了减缓朝廷的财务危急而捞钱。
朱常洵是万历天子最为宠嬖的皇子,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万历天子最为宠嬖的郑贵妃。而朱由校、朱由检兄弟的父亲光宗朱常洛,固然是万历天子的宗子,但倒是万历天子偶尔临幸宫女,宫女有身生下来的。
天子不喜好,但大臣们喜好。因而在册封太子的题目上,天子与朝臣们就走向了对峙,一斗就是几十年,最后在朝廷百官的压力下,不得已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但在郑贵妃、朱常洵及其亲信的鼓励下,万历天子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找机遇废掉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此次当然不能如许,锦衣卫、东厂的抄家搜证很有效,并且也不全正视证据,有证据的看证据,没证据的看御史言官的弹劾,看朝野高低的揭露,总之不管京官还是处所官,在朝的,致仕的,乃至削籍为民在野的,只如果阉党就必然遭清理。
当一个官员不贪污纳贿,就没法保存的时候,那么贪污纳贿就是必定的了。明末的政治危急,很大程度上就本源于朝廷的财务危急。朱大明对这一点看得是很清楚的,以是不管有多少官员上书反对抄家,都不成能摆荡他尽快捞钱的决计。
汗青上,这个案子终究在郑贵妃的感化下,万历天子竟然没有究查任何人的任务,而只是把手持棍棒闯进东宫的壮汉张差斩首了事。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面对大明朝廷这类财务状况,想要在短时候内有所改良,除了抄赃官的家,朱大明实在是没有别的体例。
倒不是说朱大明非要与这些人过不去,实在是朱大明找不到其他更加名正言顺、大义凛然并且快速高效的来钱渠道了。
财务充盈了对谁都有好处,比如说九边及京营的欠饷题目,固然没有全数处理,但起码大大减缓了,士卒因为吃不上饭而流失、流亡乃至叛变的风险大大降落了。
虽说很多官员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身就是大地主或者大贩子,底子不靠俸禄糊口,但总有一些出身贫寒的清官,要靠本就微薄的俸禄糊口,如果一个朝廷连官员的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话,你又如何能够要求这些官员洁身自好履职尽责呢?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短期或答应以,但耐久必定不可。
另一名阁臣李国鐠则尽力以赴在措置阉党案,会同新任刑部尚书乔允升、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标以及大理寺正卿刘宗周,按照锦衣卫、东厂侦办和抄没的证据,遵循天子的意义议定阉党职员的名单,为他们分别品级,并议科罪名。
大明朝在编有品的官员实在并不算多,文武百官的总数大抵保持在十五万摆布,而官员的俸禄也已经低到了不幸的程度,每人每年从六十两到二百二十两不等,比如说漕运总督,与六部尚书同级,都是正二品,但是一年的俸禄银子,也只要戋戋一百八十两罢了。以是能够拿到二百二十两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均匀下来,大抵每名官员每年的俸禄银子只要戋戋一百两摆布。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