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毕氏兄弟[第1页/共2页]
议完这些与火枪火炮有关的事情以后,朱大明刚想结束会晤返回乾清宫,正起家之间,俄然又想起一件事来,因而又重新坐定,张口就朝孙承宗问道:“孙爱卿,毕懋康此人你可晓得?”
当然了,这都是厥后产生的事情了,不管是孙承宗,还是张惟贤,眼下天然不晓得这些事情。
而削籍为民的来由,并不是说他是东林党,而只是因为他从顺天府尹的任上升任户部右侍郎,是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所保举的。
这时,张惟贤也躬身说道:“臣无贰言。”
天启四年一度升任郧阳巡抚,但是刚到任还没多久,其母病逝,毕懋康丁忧回籍。
毕懋康,字孟侯,安徽歙县人,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现在应当已经六十岁高低了。
正在考虑天子方才所说诸事的孙承宗,冷不防让天子一问,有点发蒙,愣了半晌,然后从速躬身说道:“陛下,毕懋康此人,臣曾经传闻过,但是并无厚交。
泰昌天子即位今后,毕懋良当了顺天府尹。天启今后又当了户部右侍郎,厥后在魏忠贤与东林党的斗争中遭到涉及,在户部右侍郎的任上,被削籍为民,今后归乡闲住。
“臣闻,此人在任督察院御史期间,曾经发起并且受命督理有司,疏浚保定等地的拒马河、大清河,以及京畿附近的潮白河,现在这几条河道不但灌溉便当,并且舟船通行,西到紫荆关、居庸关,北及宣府、蓟镇等地,驻军粮饷皆赖以转运递送。臣故乡保定高阳,即在大清河边,是以臣知之。”
因为不管如何说,毕懋康是当时大明朝第一个用力研讨燧发枪,并且第一个自主制造出燧发枪的人。
张惟贤看天子如此孔殷,也是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此人现现在正在南京任职,官任南京通政使。”
说到这里,朱大明看了看孙承宗和张惟贤,然后问道:“孙爱卿、张爱卿,朕筹算让毕懋康到兵部任职,帮手卿等清算九边军火武备,卿等觉得如何?”
孙承宗与张惟贤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由孙承宗来发言,而孙承宗现在既是军机大臣,又是兵部尚书,同时更是武英殿大学士,兼职如此之多,而部下可用之人除了之前的旧部,比较放心的,也找不出谁了,再说天子的意义那么较着,就算不对劲也不可反对,更何况这小我说到底,应当算是英国公张惟贤,保举给天子的人了,本身更不可反对。
由此看来,最晚到崇祯八年之前,毕懋康不但任过兵部右侍郎,并且已经致仕回家了。
朱大明一听大喜,顿时对他说道:“那太好了,张爱卿快快说与朕知。”
但是看孙承宗的模样,貌似毕懋康现在并不以其精通火器而着名啊,反而是以任职御史时的作为而为人所知。
听完张惟贤的先容,朱大明沉吟了半晌,对一向侍立在身边的王承恩说道:“王承恩,马上去内阁传旨,着令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规复毕懋良进士出身,并以削籍为民之前的原职起复任用。至于毕懋康?”
天启七年初,毕懋康守制结束,天启天子又起复任用他为南京通政使。
孙元化固然对火器制造非常正视,也算精通,但他毕竟不算创新型的技术性人才,这一点他与毕懋康比拟,应当说还是略有不如的。
朱大明听完孙承宗的话,也是有点摸不着脑筋。
现在在南京通政使的任上已经一年多了,但是因为天子在北京,以是南京通政使根基上形同虚设,底子没有阐扬感化的余地,以是朱大明也没有重视到现在坐在这个职位上的人物。
朱大明之以是晓得毕懋康这小我,当然不是因为他曾经建议兴建水利,而是因为他不但写出了一本《军火图说》,并且还率先以燧石枪机代替火绳枪机,造出了中国汗青上的第一杆燧发枪。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