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官军[第1页/共3页]
大同与榆林都是边城,分属两位王爷的藩地。不知从哪一年开端,就有了两地边军三年换防一次的端方,也不知是不是朝廷为了制止藩王掌控边军兵权,才想出来的主张。那年秦平的下属被换防到大同,秦平才得了升迁的机遇,只是把机遇让给了弟弟。秦安本来只是在大同待三年,就要回榆林的,不过他运气好,得了大同那边的下属赏识,换防结束后,便留在了大同,还升了职。
秦老先生皱起眉头,越想越感觉不对了。中秋、重阳已过,腊月未至,这时候年不年,节不节的,卫所放甚么假?还是一放就放了二十人。更何况,榆林卫的人放假以后跑去临县,也泰初怪了。要晓得,榆林卫名义上还在秦王辖下呢,临县倒是晋王的地盘。就算这批官军是从大同换防去的榆林,三年之期未满,也不好私行又跑回晋王地盘上吧?
金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奴婢不晓得,何舅爷确切是在临县碰到两位小旗大人的,说是他们正有假,就带了部下的兄弟去临县享几天福。何舅爷许了他们一人二十两银子,才请动他们到米脂县来。与何舅爷不太熟的那位小旗,本来是不乐意的,怕叫人晓得了,要究查他们的错误。与何舅爷熟谙的那位好说歹说,何舅爷又加了银子,这才请动了人。”
秦老先生问完,就让虎嬷嬷把金环带了下去,又把虎伯叫来,细细再问一遍遇袭时的景象。虎伯不测埠细心,记性也好,把当时的环境一五一十说了,固然没甚么文采,但很多细节都讲得明白,也有层次,让人听了,如同身临其境。
秦老先生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以是然,只得再问金环,何子煜跟那些官军到底是如何安排的。金环也只晓得个大抵,传闻何子煜是筹算带人骑马拦下秦家的马车,威胁震慑一番,把何氏连人带马车接走了事。在这此中,绝对没有甚么放箭的说法,更没筹算扮成胡匪。
秦老先生呆坐半晌,便站起了身:“金环的供词很首要。如果何子煜带来的人真的是官军,我们就得去县衙把话说清楚,免得县令大人真把官军当作是胡匪砍了,今后榆林卫清查下来,我们也不好交代。我带人将金环押去县衙,把话说清楚。”
秦含至心中对这些人的来源已经有了个猜想,谨慎看了看祖父秦老先生的神采,他仿佛也想到了甚么,神采不是很都雅。
秦老先生奇特的就是这一点。边疆再如何承平,驻守金鸡滩的官军也不是能随便分开的,更何况还是整整二十人,两个小旗的兵马。临县离榆林有二三百里路,米脂离榆林也不近。这二十人只因为何子煜说一声,花点银子,就能拉拢来?榆林卫的人,甚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吴少英告别师母,退出正屋,脸上的笑容就消逝了,神采有些严厉。
秦老先生却道:“事不宜迟,我快马赶路,应当能在入夜前入城。早晨我就不返来了,你好生安息,不必等我。”
吴少英浅笑道:“说是说了,只是问他们是那里的官军,他们又支支唔唔地。县令大人觉得他们在扯谎,就叫人关了起来,等明日给榆林卫去了公文,问清楚他们来源后再审。本来他们真是官军么?那为甚么又不肯把话说明白呢?”
“换防?”秦老先生怔了怔,有些不测。
这时候,门房的人来报,说表舅爷吴少英来了。
牛氏叹道:“不就是为着早上何子煜拦路那件事么。服侍何氏的一个丫头,就是阿谁逃脱了又被你们家的人送返来的那一个,说何子煜请来的不是胡匪,而是官军,也没筹算扮成胡匪,当时只是曲解了。你教员担忧县衙真把官军当作是胡匪砍了,将来榆林卫问起,不好交代,才吃紧带着金环进城去申明。”说到这里,她又问吴少英,“你们家的人把那些假胡匪送去了县衙,他们有没有说本身是官军呀?”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