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权臣本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212.二一二章[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臣附议。”沈复等张蕴说完,很快接上。有人问道:“中丞大人克日沉默得很,出了这等大事,中丞大人没有耳闻?”半路杀出这么一句,沈复便答道:“臣同大司徒一样,有所为有所不为。汝安知某过了冬至宴就不会禀明今上?”中丞大人反击有力,对方一时无话可说,遂杜口不提。

“此首歌谣总归惑乱民气,臣建言当明令禁之。”

“不管其他如何,臣感觉梵刹藏兵器一事当引今上慎重。”

他调子还是不高,却无一字不铿锵有力,殿上世人终垂垂听出他这半刻是如何怀了小巧心机来将此歌谣硬生生解释出另一片六合,一时候摆布私声相议,成去非不以理睬,将余下的话说尽:“破土出真龙,如此威胁,如此露骨,臣不知这些人意欲何为,是为造势而起?是为勾引黎庶?而这歌谣,是黎庶已迷乱于斯,受人教唆浑然不觉,为其壮势?还是百姓心系天子,作此民谣,借此表示警省?臣本实在难能猜想一二,不过幸甚末端另有一句,有天无日头,让臣还是情愿信赖,这一曲朴素上口的民谣,恰是彼苍生心为之,传唱四方来警示世人,倘有那所谓真龙而出,定将为所欲为,更甚昔日,届时民不聊生,民气生变,国朝必有颠覆之险,是故臣方才说,一旦细品,当真让人不寒而栗。至于此事如何勘察,是压是放,终究当由今上决计,臣不敢置喙。”

殿上再度堕入尴尬的寂静当中,英奴侧着身子,环顾群臣,好久见无人言语,才问道:“成卿这些话,解读得新奇,诸位是如何想的?”

“御史说说看,这儿歌如何解?”英奴问道,既无人开端,不如请始作俑者一马抢先,不料御史一副事不关己的口气:“臣只是闻风奏事,不过,百姓有云,这儿歌唱的正暗含朝中一员重臣,臣不敢妄言,还请今上明察。”

“前两句的大逆,臣不必再多费口舌。就从莫去破土,破土出真龙提及,破土暗射罢佛,怕已是共鸣,今上独运远略罢之,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乃强国富民之上策,而吊诡处正在那背面一句‘破土出真龙’,臣不由想起当初勘检梵刹之时,查出诸多兵器一事,彼时大和尚云此乃为梵刹侵占所铸,此言听上去并无马脚,但细想,便知荒唐,天子脚下,他们是要防着何人?是向来甚少干与梵刹的官家,还是手无寸铁虔诚纯善的黎庶?天下僧徒众矣,佛家后辈们不时号称欲普度众生,臣在想,这实乃悖逆之辞,天下之民,是今上之民,倘真需普度,那也是今上来普度,靠的是今上天恩浩大,励精图治。他们如真要普度众生,小了说,越俎代庖,大了说,便是包藏祸心。”

英奴动体味缆子,目光在世人身上滚了两番:“朕这么问吧,你们中间都有谁也在外头闻声这儿歌了?”一世人面面相觑,有点头的,有点头的,坊间出了这类犯上招忌的儿歌,乃不祥之兆,那个也不想对付此下风景。

天子的口气变得循循善诱起来,当下所停止的第一大事,无外乎罢佛,世人见天子顺着大司徒的话往下引开,更不好对于,此事发端在于何人,无人不清。世人不免要回想上一次御史弹劾台阁之事,再将面前联络,仿佛更加肯定了甚么。中书令张蕴思惟半日终起家回话道:“今上,民谣多有隐晦,此事还是等有司查清了,再议不迟,大司徒方才所言不无事理,可臣一样感觉,偶然也不过是无稽之谈,今上大可不必在乎,诸位同僚也大可不必在乎,只要把心机多花在中枢的事上,落在实处,能为君分忧,臣觉得就够了。”

但百官的心机是活络的, 君不君, 臣不臣,岂是这一时之态?自宗天子薨逝,人主把握不了臣子, 百官看得清楚, 乃至有人往更深处推演,当初先帝听任建康王, 难保没有借此打压几大世家的企图,先帝虽无大智, 却不至于胡涂昏庸, 只可惜先帝既无祖天子之魄力, 又无宗天子之心机,如何让宗室和世家两端挂的天平保持均衡,先帝并未做到,独一能拿得脱手的,怕也只是在荆州人事安排上未曾走眼,不过期人并不觉得这是天子的贤明识人,盖因那许侃是刻薄人罢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脱下马甲就是大佬    病秧相公,娘子要出墙    灵气复苏我在聊斋攒经验    影帝是女生:苏爷,坏透了!    花开终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