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不谋而合[第2页/共2页]
肃元翊见她看过来,冷冷的移开了目光,端起茶碗吹了吹茶面,渐渐的抿下一口,漫不经心的问道:“侧妃有何观点?”
本地衙门为此头疼不已,广贴书记,否定河伯之说,何如百姓受人蒙蔽,一心只把天灾停歇看作是祭奠的功绩。民气所向,官府劝也劝不动,拦又拦不住,已然束手无策,无法之下,只得向朝中上奏了。
上一世时,中正帝也是将这公文给到了肃元翊手中,由他想出体味决的体例。
视野中,肃元翊不知碰到了甚么难以措置的政事,通俗超脱的面孔上眉头微皱,低着头堕入了深思,一动不动。不知过了多久,他俄然伸手向一旁的茶盏探去,直到把它稳稳端到了唇边,才恍然发觉,那茶盏里的水方才喝完,现下已是空空如也。
这些天然逃不过苏晚卿的眼睛,她随即起家,将他手中的茶盏添满,递还的同时,视野偶然间往他面前的公文上一瞥,这一瞥,令她的目光不由得一亮!
渐渐的,肃元翊幽深的眸中寒气渐消,暴露几分不易发觉的赞美,回想起来,这恐怕还是他第一次赏识起一个女子……
百姓们对这些河婆的话,可谓是坚信不疑,但谁也不肯将自家女儿献上,自但是然的,便衍生出了暗里办理的常例,使河婆从中捞得了很多好处。
“多谢王爷。”苏晚卿笑了笑,将那公文拿了起来,仔细心细看的一字不落。
想到这里,她的唇角不由一弯,答复道:“妾身觉得,体例不过两点。一是漫衍河伯招河婆觐见的传闻,要说的有鼻子有眼,好将那些欺世盗名的歹人扔入河中,以儆效尤;二是妾身自幼听闻,官方有宝塔可镇河道的说法,不如借圣上的天子威名,兴建一座镇河宝塔安抚民气,同时断了祭河伯的传统,以正视听。”
她本日来书房这一趟,除了顺势与肃元翊和解,更是为了成心偶然的交代一下陈涧之的事,幸亏肃元翊内心预先留个印象。
肃元翊按捺着沉下气,亘古清冷的脸上毫无神采,独自清冷道:“你是否晓得,大兴土木,可与我大秦的国策相悖。”这一点,恰是现在最让他踌躇不决的关头。
苏晚卿有些坐不住了,要晓得,肃元翊事件繁忙,保不齐何时就会有人求见,但是,她也只能等着,若将此事高耸出口,反而会愈发引发他的思疑。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