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封之一[第2页/共3页]
不然,四皇子虽是母亲早逝,四皇子妃是姓胡的,她爹又是南安侯,真要争一争,何尝不能争到肥饶之地。
太子:公然还是五弟好,一点儿不磨蹭。
四皇子也说,“是啊,老远的处所就儿子带着媳妇去住,怪冷僻的。”
哥哥们就是豪情忒丰沛了些……
父子兄弟们一团亲热的用过饭,目睹天晚,穆元帝想着这几个大些的儿子住在宫外,便打发他们家去了。太子陪着穆元帝说几句话,送着父亲回了寝宫,又打发人好生送六皇子七皇子各去歇了,本身方回宫内安息。
俩人的别院庄子离得也不远,四皇子还是先送五皇子回了别院,本身方回。
四皇子妃往隔间儿一瞅,笑,“刚哄睡。”
太子在宫里与太子妃批评诸兄弟,四皇子则至心为他家五弟的智商捉急,挽着五皇子的手上了本身的车驾,夜黑风寒,皇子车驾都清算的极舒坦,俩人刚上车,五皇子的贴身内侍捧来两盅醒酒汤,四皇子递给五皇子一盏,本身也吃了一盏,道,“五弟妹真是个全面人。”
太子看他一幅似有主张的模样,觉得五皇子是相中甚么好地界儿,想先动手呢。太子自认不是个吝啬的,打趣,“五弟如果看中哪儿,直接跟父皇说,总要合了你的情意。”只要能给,他都劝着亲爹给。
大皇子立即不哭了,一面拈起袖子拭泪一面道,“儿子唯愿能长悠长久的在父皇膝下尽孝。”
太子:听老三这话,不晓得的还得觉得你没断奶呢!要不要赐你俩奶妈啊!
太子也得表态啊,太子更是一脸朴拙难舍,“平常百姓家倒得父子兄弟附近相亲,一想到兄弟们将要阔别,儿子内心难受。”说着那泪珠还在眼眶里闪啊闪眨啊眨,那叫一个真情透露啊。
兄弟俩喝了回醒酒汤,车驾里拢了炭盆,身上也就垂垂和缓起来,俩人说几句闲话,四皇子方与他弟道,“五弟,你可真是的,北昌府那地儿,平常当官儿都没人情愿去,说那边好多不平教养的野人,都是罪臣放逐,放逐到北昌府去享福。南安州更不必说,你四嫂就在南安州住过,好啥呀,除了那边的小妞儿常常暑天穿露胳膊的衣裳,没啥好的。要我说,那地儿风化就不大好。西面儿更别提,宜安公主的父亲晋王不就是死西面儿了,东边儿倒是临海,临海才穷呢,传闻海沿子上的人,一年四时,除了臭鱼烂虾没的东西吃,还时不时有海盗登陆劫夺。你可别想不开了,父皇对我们一贯心疼,如果分封,我们最好是分封个肥饶承平之地,如果能遇着个产茶产丝产盐的好处所,那真是一辈子吃喝不尽啦。”
五皇子老诚恳实的说,“好处所谁都想要,只是我想着,上头有哥哥们。头一个大哥在兄弟间排行最长,大哥的封地,必定是我们兄弟中最好的。三哥更不必说,自有贵妃娘娘替三哥筹划。我母妃一贯不懂这些,在宫里也说不上话。不瞒四哥,自从赵国公上本后,弟弟也没少揣摩这分封的事。前些天读史乘读到,汉高祖分封功臣一节,萧何身为汉初三大功臣,高祖分封,他也只要别人不要的瘠薄之地,弟弟心有所感。我们是父皇亲子,但为子孙计,不得不为之虑深远。倘子孙贤于你我,则无需你我为其操心;倘子孙不如你我,封地瘠薄些,倒也轻易保全。”
“是啊,虽有国法,看父皇的意义,一时半刻的还是要留他们在帝都的。”太子道,“四弟五弟还好,就是三弟,也是个绵软人。大哥一贯是兄弟间最年长,甚么事他打头儿惯了,父皇立我为东宫,他不知有多少不平气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