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明教[第2页/共2页]
少年无法地一摊手,道:“就算你们说的对,昆仑山这么大,那里藏不下一个和尚?再说连傅旗使都被他打伤,我教中妙手,能稳胜傅旗使的,不过就是姐姐、二老和本教主罢了,你们说谁脱手合适?”
右边的老者开口附和:“蜜斯所虑不差,不管如何还是要将其拿下,鞠问一番才气放心。”
</br>
底下那人没获得指令,还想再问:“教主,那和尚……”
昆仑山中某座山岳的中腰。此处虽在半山,但刚好有一大片平坦,四周都有冰雪山岳环绕,既能折射阳光,使得此处光彩敞亮,又将此处埋没起来,不为世人所知,恰是明教总坛光亮顶地点。高山的绝顶,一座大殿依山而建,其形状巍峨雄武,古朴厚重,令人生出鬼斧神工的感慨:不知在这绝险之地,是如何运来大块石料,建成此殿。待走近一看,才发明那大殿的主体本就是山岳中天然构成的一块凸起,妙手匠人从山谷中伐来巨木,巧加润色,便化作澎湃石殿。
提及现在明教的气力,实在远没有丁渔设想中那么短长。之前已经说过,数十年前钟相造反被伏杀后,当时的明教妙手也被捕杀大半,剩下的人中有部分对钟相的行动心灰意冷,退隐他方,最后只要少数死忠教众逃到了昆仑山,重立明教。但一个大权势并不是说建立就能建立的,昆仑山四周火食希少,没法招收到大量教众;明教多年堆集的财产又没带出来多少;江湖上的人脉声望又因为钟相的行动而跌到低谷;各种倒霉身分叠加在一起,哪怕是他们还保存了很多武功文籍,也没法培养出多少妙手。
再说堂上世人。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五行旗使和五散人听方教主只因傅旗使一人失方便将他们其他九人都比了下去,心中大是不平,纷繁站起来请命,那矮胖傅旗使更是涨红了脸,羞愤难当。
傅岩见方清华如此安排,公然神采稍缓,大声应道:“教主副教主放心,傅岩此去定将那秃驴活捉回山!”。劈面五散人中有一僧一尼,听傅岩开口杜口不离“秃驴”二字,不由面色乌黑,不过五散人的权势不如五行旗,他此时又在和副教主对答,他们也不肯是以插话,且看两位教主如何应对便是。
不料上方的少年懒洋洋隧道:“一个小和尚罢了,管他何为。他在西域叛门逃窜,自顾不暇,多数是在昆仑山中遁藏追兵罢了,由他去吧。”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