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知府[第1页/共3页]
陆敏之摸了一下白鹤后正要再往前举步,俄然火线书斋里一声琴声响起,如空谷起足音般动听心弦。
一个陌生浑厚的中年男人声音又从书斋里传出,看来内里不止有徐山长一小我。
“话是此理。昔年贤人感慨礼崩乐坏,世之难治,愿以礼乐教养天下,惜哉千年以后代道循环,贤人之愿仍然空劳迟疑啊!”阿谁浑厚声音又感慨道。
琴有三音,一为散音,即右手弹空弦之音。二为按音,即右手弹弦,左手同时按弦所发之音。三为泛音,即左手对徽位点弦,右手挥弦之音。散音萧散如云,按音沉厚如山,泛音清越如水,散音7、泛音九十1、按音一百四十七。须知三音以外另有第四音,所谓弦外之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音七弦,窜改无穷,皆在一心。
“比及入夜了还不来!我看有八成阿谁叫陆学敏的是放了鸽子了!”李青若气不高山哼哼了两声。
“听徐公说你在诗赋上很有天赋,七岁即能吟诗?”刘使君又看着陆敏之饶有兴趣地问了一声,他还只是客岁上任绍兴知府,没传闻过陆敏之的神童名声,也有些将信将疑。
陆敏之手心已汗湿,差点顶不住要掉头跑了,不过跑是决不能跑的,宁败不降。
……
“你说他们今晚还来不来啊!这么晚了都还不见人影的!”李青若身后又现出了个白袍学服的玉树临风身影,恰是苏青桐。
“不错,公然是芝兰玉树般模样!”刘使君捋着颌下长须点头赞叹,那神采仿佛是看到了一块美玉般赏识,仿佛对陆敏之刚才只拜不跪之礼涓滴没有见怪。
送走刘使君后,徐山长又带着陆敏之回到书斋内,看着他问道。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古人多不弹。妙哉妙哉!听徐公一曲,吾得闻泰初之音矣!清微淡远之乐,实乃有胜当今靡靡宴乐之音,无法人多不爱乎!”
一起上行人希少,很多摊位都已经收摊了,大街两旁的人家窗户已次第亮起了灯火。街上夜风吹着虽冷,但看着那些灯火仿佛凭添了几分暖意。
袅袅松香之烟升起回旋当中,陆敏之在静室端方跪坐,聆听徐山长的谆谆教诲,开端了第一堂琴课。
徐山长相送刘使君到斋门外,陆敏之固然说不上甚么话,也跟着去了门外。
“门外小友,既然我们的话你都已偷听了,不如干脆出去吧。”
“山长言重也!为政以德教养为本,教养之本重在黉舍,越地之治化另有耐徐山长勉为其难啊!
“那诗……不过儿戏之语,恐怕难入明府尊之法眼。”陆敏之从速谦善道。
“刘使君,此子就是我曾跟你提起过的,当年南社五老之一的沈公外孙,陆敏之陆学敏。”徐山长指着陆敏之对刘使君先容道。
“啊,快看,前面那提着灯笼走来的是不是他们?”苏青桐看到火线灯火一亮,惊呼了起来。
陆敏之正回身要走,屋里阿谁浑厚的声音俄然传来。
“孩子,快起来!我与你外公当年情同手足,沈公既殁,我当你是侄孙照顾你一下也是应当的。”徐山长说着扶起了跪着的陆敏之,慈爱之情义溢于表,让陆敏之看了更是打动。
“门生鲁钝,让明府尊谬赞了。”陆敏之低着头不敢乱看,但偶尔的一瞥间也发明这个刘使君的髯毛比普通人都长,有些貌似关羽,只是脸没有关羽那样“面如重枣”般的红。
陆敏之一听这话顿时大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听琴为主题的名诗底子不记得几首啊,并且都是唐之前的!
“徐公,刘某事件缠身要告别一步,未几打搅了。今后有机遇再来聆听山长妙音以清心澄虑。”刘使君和徐山长相互恭维一番终究要告别了,最后走前又看了看陆敏之道:“此子浑如璞玉,徐公能收为徒,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