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知己知彼[第1页/共2页]
孙刘两家联盟,部下不乏大才,如果己方不谨慎泄漏了动静,哪怕一个微不敷道的动静,则必将会影响全部打算的实施。
曹仁嘲笑了几下,劝道:“先生别介怀,他们这段时候也许没睡好,脾气有些古怪。”
曹操先是当众表扬了高仁,他部下的几位谋士也对高仁是刮目相看。一个文弱墨客能够在敌营满身而退,足以见其胆色与聪明。一个有才气的人不管在哪都能够获得同僚尊敬的。
不过这也没甚么,常言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动四方。只要本身的战略能胜利,何愁天下人不识得本身,又何愁不能获得别人的承认了。
即使是至公忘我的贤人,也会跟身边人攀比,寻求所谓的公允。只不过他们寻求是史乘上的评价,等候能够名垂千史,而浅显人寻求的是名利,只要此生过的好就行,哪会在乎先人的评价。
高仁苦笑一声,没有接话。荀攸、程昱他们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不知献了多少谋策才有本日的职位,而本身半路杀出,仅凭一篇檄文,一次江东之行就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如何能够会接管了。
高仁寂然道:“主公明鉴,与孙权非战不成。胜则一统天下的伟绩便落在主公身上,败则三足大力,天下又要乱上个几十年。”
高仁道:“回禀主公,江东主降派乃张昭、秦松二报酬首,多为文臣。这些人害怕我大汉精锐之师,恨不得蒲伏来降,表白忠心。”
曹操多么聪明,见世人状况哪会不知毫无对策,内心有些闷闷不乐。高仁见状,拱手道:“主公,鄙人此行有幸去了一趟江东大营,故有些发明。”
高仁点头,见曹操和世人脸上一阵绝望,便道:“主公,江东武将老一辈以程普、韩当为首,这些人早些年随孙坚南征北战,孙坚身后,他们又随其子孙策,现在尽忠孙权,他们对孙氏的忠心已经深切骨髓,除非孙权投降,不然他们绝无投降的能够。而年青一辈中以周瑜为首,周瑜为人非常自大,自恃兵法韬略不输任何人,何况他和孙策又是连襟干系,又岂会投降。”
想到烦心处,曹操让世人先退下,三天后再来帐前议事。
高仁附声道:“不错,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曹操皱眉,他也是非常自大的人,当年煮酒论豪杰,轻视天下诸侯,说这些人成不了甚么大事,唯有正视刘备。说到底,曹操是一个高超的政治者,一贯抱着去浮名得实处的做局势度去争霸天下,这才有本日的光辉成绩。这个周瑜年纪悄悄却有这类憬悟,看来此人不简朴啊。
高仁的性子虽说算不上争强好胜,但也不甘心沦为边沿人物。
世人闻言,皆是心中一惊,他们对江东体味未几,独一耳熟能详的就属孙氏父子三人。一个是因为中原混战,各地动静梗阻,二个是孙权自接办江东以来,用兵最多的不过是对于江夏黄祖,就一个没多大本领的匹夫就让孙权打了几年,足见江东众文武平淡到甚么程度,以是也懒得去体味江东的环境了。
夸了一番部属,曹操问起了闲事:“子孝,此去江东可探到群臣的口风,有哪些人是心胸大汉的?”
人要名,树要影。曹操南征北战多年,败少胜多,现在地盘占了天下三分之二,部下谋臣如云,武将如雨,戋戋一个孙权,兵不过十万,将不过周瑜、程普几人,在坐的多数人还是有信心能将其清算的。
曹操见部下一时拿不出一个良策,心中有些愁闷,他不由想起了郭嘉,当年南征北战,不管处境多么艰巨,此人都有体例助本身化险为夷,最后得胜。现在处境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是面对江东不敷一州之地,兵不过十万,诸位智囊却想不出一个妥当的对策来,实在让人痛心。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