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怎落笔都不对[第2页/共3页]
“等等,届时张兄天然晓得。”
“我说兰亭兄,有甚么好诗词,还是快点念出来,吊人胃口可不好。”张逊打趣说道,“还是说方才你只是随口一说,现在却发觉诗词没初看时惊为天人了?你现在收回刚才的话还来得及,如果等下念出来被大师一阵抱怨,谨慎一世英名晚节不保。”
李兰亭也是脾气好,瞥了他一眼,对张逊的嘲弄毫不在乎。然后顿了一下,终究开口,将诗文念了出来。
“你前次说的后辈就他?我跟你讲,你别想着抢人。”
“仲卿贤侄,你来啦。”
喧闹的宴会温馨的落针可闻,只听到远处画舫上丝竹声的婉转,一曲《后庭花》的繁华末路悲惨,将在坐的世人带入了千百年前屈原投江的仇恨当中。在坐的诸位都是文辞功底深厚之人,听完这首《六幺令》,已感受内心某种豪情呼之欲出,全诗沉浸在一种老去白发凭谁说的哀凉当中,没有知天命的磨难经历煎熬,底子写不出如许望尽天涯路的盘曲。
心烦意乱的苏子詹放下狼毫,抬起了头,想要理清思路,却瞥见身边的谢玄真和斜劈面的洪青倌也是一样的神情,蹙着眉头,举手狼毫起起落落,却未曾写下一字。之前早已构思好的诗文被揉成了一团,丢在地上。
第二更,求保举票~
李兰亭看着张逊,欲言又止,另有一些话两人都明白,但又同时憋在内心。
他的手停顿了,一个字都写不下去。
一名双手垂膝,抚玩歌舞。一名斟酒自饮,敞怀抒意,或许两人早已心有佳句,只是等候作为最后的压轴出场,艳压群芳。
秦丹青面色乌青的回过甚,打死都不敢信赖,陈仲卿说的两位熟人,是杭州城内的儒学泰斗。
李兰亭也很有感悟的说道,“前呼后应的词句对工也是极其奇妙,前有“辟邪”的“虎符缠臂”、“艾蒲翠绿”,后有“怀王昏聩”、“新亭对泣”;仿佛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连环相扣,字字玑珠。张逊兄,这词……该是绝妙好词才对啊。看来今晚三鼎甲之一已经出炉了,接下来不过是在从中抽其二……”
谢玄真和洪青倌都不约而同的放下本身善于的婉约气势,筹算在豪宕词派方面跟那首词一争高低。
不过明天却呈现了不测。李兰亭手指弹动着纸张,口中念念有词,回味无穷,直到从这首词的意境里脱身以后,才正襟端坐,筹办开端向世人念出这首词。
陈仲卿也笑着说道,“是啊,真巧,你筹算插手这场词评会吗?”
听到张逊的打趣,世人想笑又不敢笑,底下一群人憋得模样神情古怪,最后还是有人没忍住笑意,引来了一堂的欢声笑语。
他瞥见身后的陈仲卿站起,拍了拍衣袖,恭敬的哈腰作揖,轻声说道,“兰亭叔父,张大人,仲卿路上有事担搁了,还请两位多多担待。”
“岂止如此。”
方才李兰亭失态引发的小波澜已经平复,反倒是他那句话勾起在场合有人的猎奇心。固然苏子詹早早的写下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等诸如让人面前一亮的词文,反倒是讲究才华灵光乍现的洪青倌和谢玄真一向没有下笔。
李兰亭轻声念完上阕,坐在中间的张逊就有些坐不住了,此次的杭州词会固然佳句颇多,但在他眼中,却受于婉约气势的限定,极少能写出危楼一语惊天人的大派头力,独一几首能写出万鲤朝龙门,龙舸千帆竞江游的好词,却辞赋压韵不工,显得有些不修面貌。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