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笔墨伺候[第2页/共3页]
李兰亭听完了围观文士的念叨以后,不由点头苦笑,拍了拍身边老朋友的肩膀,小声说道,“张兄,看来我们都被仲卿反过来摆了一道。之前已经写出《望海潮》,写出《浣溪沙》已经是才华过人,现在看来恐怕仲卿已经有所保存……这篇《赤壁赋》……呵呵,怕是子詹被他用默算计了……”
最后一笔落下以后,陈仲卿深吸了一口气,将狼毫缓缓放在一边。除了楼下琵琶琴瑟的拨弦声以外,宴席上只剩下世人的呼吸声。
(壬戌与本文的年份丁酉隔了24年,用丁酉分歧适逻辑,以是点窜成丁丑,前文已经点窜)
“对啊,寅坚兄这么一说,我才想起之前好似看过这首词。”
写完了《赤壁赋》,陈仲卿抬开端,对着站在本身面前的苏子詹,语气表示的很谦恭,仿佛对之前的冲犯毫不在乎,他伸脱手做出一个请的姿式,笑道,“请子瞻兄指教。”
谢玄真嘴角笑了一下,他和苏子詹的观点是一样的,赋辅弼当于点睛,没法以才冷傲绝开首,接下来便会遭到布局框架限定,意境常常达不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他更像是天之宠儿,具有令人羡慕的文辞,却毫不在乎的华侈。
当此话一出,洪青倌和谢玄真面面相觑,没有长篇累牍的描景论述,仅仅是一两句之间的点睛,就已经将那大气空灵的境地勾画出来。
仲卿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此,而何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六合曾不能以一瞬;自其稳定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六合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统统,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大手一挥,青衫衣袖如风翩跹,陈仲卿沉声说道,“笔墨服侍。”
苏子詹看的神采惨白,已经没有了之前恃才傲物的狂气,看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时,终究冬眠溃败。他与面前不声不响的陈仲卿面前,大抵隔了一道十万八千里的鸿沟。
丝竹声悠然,琴弦的拨弄与宴会的喧闹构成了光鲜的对比。偶尔有猎奇的艺伎探出头,望向大厅,瞥见那些士子纷繁起家移步,凑到一名稚嫩还未全然褪去的少年面前。固然穿着不比四周锦帽貂裘,腰玉环与香囊的大族公子华贵,但身上却有一种难以粉饰的才调和气质。
只要站在风口浪尖的陈仲卿不为所动,他只是平平的反问对方,“哦?是吗?既然在坐的诸位这么必定鄙人是抄袭的,那么你们必定晓得这首赤壁赋末端,另有一首词赋?既然如此,把这首词写出来,你们固然想,写出来了算我输。”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成仙而登仙。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六合,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斯须,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成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在场的士子发作出一阵窃保私语,比拟起上一端的平淡开首,这里便转入了空灵缥缈的境地,围观的人皱起眉头,已经感遭到这首词的境地澎湃。有些人上前挤了几步,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接下来另有甚么惊人之句。
就在统统人都以为陈仲卿是游园诗会实至名归的翘首时,一旁冷眼看好戏的黄寅坚却在此时站出来,冷声说道,“仲卿兄,好大的胆量,你真觉得抄袭别人的诗赋,我看不出来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