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风萧水寒[第3页/共3页]
宋军调用了数万民伕輓运粮草,雄师撤退时正有上万人在契丹境中,慌乱中他们全都撤入岐沟关城。主力军队仓促而逃,这些民伕被弃之不顾,他们惶惑不安,却不知方才逃过了一场灾害。
这沙河又叫南易水,就是荆轲悲歌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中的那条河。它本来是古燕国鸿沟。周世宗光复三州三关十七县,易州就是那三州之一。但实在志大才雄的柴荣只光复了易州的一半,他从西南杀向东北,打过易水,兵临拒马河南岸,没能过河就遇疾而返。因而拒马河成了中原王朝与契丹的界河,易水成了周、宋海内的内河。岐沟关又叫做东易州,它本是易州的一部分,仍然在契丹版图以内。以是很多史乘说柴荣光复的是二州三关。这条河之以是叫做南易水,因为易水另有一条支流在岐沟关以北称为北易水。
他和四周亲兵稳如泰山,批示若定,稍稍稳住溃军,大队人马这才得以大部分逃过河去。直到看着雄师根基渡完,李继隆和最后一部将士才且战且退。
急于去幽州城接掌大印的知幽州府事刘保勋父子也裹携在败退雄师当中。刘利涉好不轻易给父亲找来一匹战马,一起护着老父挤过拒马河桥,又艰巨竭蹶地奔到沙河岸边。刘保勋瘫坐在沙岸上,转头望着幽州方向,心想本身这个知府算是完整当不上了,看看父子俩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两行浊泪流到腮边。
曹彬下达了向后撤退的号令,想乘着大雨神不知鬼不觉悄悄溜掉。他老谋深算地安插了强大的阻击,批示后撤步步为营。
过了拒马河,溃兵们又疾走七十多里,来到另一条河--沙河边上。宋军的残兵败将人数还稀有万,还是铺天压地无边无边。
米信率雄师撤离后,留了五千人马守住固安,他本想与曹彬汇合以后先归并打下涿州再来解固安之围。没想到涿州天涯天涯,固安更可望不成即了。已被围困一个多月的固安像一颗成熟的桃子被等闲拿下,主帅耶律颇德亲身抢先登上城头。光复固安的捷报令二次进驻驼罗口的御帐更加欢乐鼓励,对南京大获全胜更加信心果断。天子当即公布对攻城有功职员的奖谕,并将动静传播涿州火线,岐沟关的将士们士气高涨得直追炎炎夏季的热浪。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