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议税[第2页/共2页]
关于丝绸折税的事情,刘守友的确是不止一次说过了,并且到现在已经不再粉饰,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商税,明朝的税赋首要在田税上,即便是颠末端张居正的鼎新,也占到了团体税赋的七成摆布,而剩下的三成,盐税占一成,乱七八糟的占一成,商税占一成。
不过这一点朱常洛看得清楚,别的人却一定能够看出来,他之以是如此发问,就是想看看底下的三人,究竟有没有充足的见地,能够看破刘守友的战略。
也就是说,这是一道考校!
并且清楚明朝的都晓得,明朝的商税很低,低到了令人发指的三十税一,而盐税则是二十税一,至于田税最高,差未几十税一。
杨涟较着是看出了丝绸折税当中的弊端地点,不然的话他不会下认识的出言反对,但是就算是看出来了,他还是顾忌着宦海上的某些法则,而不敢先于赵士桢说出来,这就是让朱常洛有些不欢畅了。
“以臣觉得,我朝税赋自有其定制,现在殿下新到安然府,未有清查税赋环境,知府便发起点窜税赋之制,怕是不怀美意,故而臣觉得殿下当三思此事!”
“赵长史对此事可有何观点?”
而朱常洛则是没有这一点担忧,收上来的税赋他能够挑选和其他藩王一样用来吃苦,也能够用来扶植封地,归正只要不造反,老朱家对于藩王一贯是虐待的很。
而最后这不幸的两成摆布,才是真正被归入国库,能被户部变更用来扶植国度的。
因为就算是天子惩罚了他们,也不会太严峻,并且还会有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让朱常洛有些不测的是,第一个开口的并不是官位最高的赵士桢,而是进殿以来一向冷静的当小透明的王府纪善杨涟。
不过他也清楚,这不能怪杨涟,毕竟现在民风如此,只是心中微微有些发闷,朱常洛转头对赵士桢问道。
这类做法有好处,节流了大量了人力物力!
究竟上,对于朱常洛这个亲王来讲,真正有点用的权力,除了能够组建王府保护批示使司以外,就剩下关于封地税赋的掌管权了。
不过既然已经开口,也就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了。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