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顾及大局的韩爌[第2页/共2页]
“万历二十年七月,我大明与倭国与朝鲜交兵,汪大人时任山东右布政使,于七日以内,筹办军银二十五万两,运送火线,而所辖境内物价安稳,民生如常,朝鲜事宁,汪大人巡抚保定,岁遇旱蝗二灾,民岁入不丰,汪大性命令从诸地调粮赈灾,减免税赋,令安然度过灾年,曾受朝廷嘉奖,又以右佥都御使巡抚天津,汪大人广兴水利,开垦民田,令朝廷造册民田增加五千余亩,桩桩件件,都可看出,汪大人久历处所,体察民情,对于处所碎务熟稔非常,又兼熟谙民政税赋,故而臣大胆,觉得汪大人若出任钦差,必可钳制处所,顺利推行税赋改制!”
以是韩爌当机立断,将这件差事果断的推了出去。
而汪应蛟此人韩爌体味的很,由他来主持钦差之事,胜利率起码能够进步三成,而韩爌还年青的很,将来的有的是机遇,不必在急于一时。
就拿此次的事情来讲,朝中党争多年,浙党和其他诸党的斗争有大有小,有几次都闹得朝局动乱,而浙党的核心人物,恰是内阁的两位阁臣。
如此职位却被天子下如此狠手惩办,如何能不令韩爌心惊?
无他,如果放弃小我层面的身分,他的确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韩爌对本身的才气是有自傲的,但是他是自傲不是高傲,才气的确很首要,但是经历的确首要。
说一千道一万,天子所做的统统,都是为了朝局,为了社稷!
相反的是,如果行事之间只为一己私利,而导致大局失衡,影响到朝廷社稷的稳定,就算是干系再靠近的臣子,天子也必然会痛下杀手。
但是颠末王锡爵的一番劝说,朱常洛沉着下来,也明白过来,先前是本身太焦急了,急于要帮帝党稳住脚根,乃至于忽视了韩爌是否合适这趟钦差的差事。
这一方面是因为浙党的根底深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浙党的存身根底是朝中无数的资格深厚的官员,他们成群结队,相互引援,即便是天子也须得顾忌三分。
可帝党分歧,帝党说白了就是一群少壮派,在国朝这个最讲究资格的处所,独一能够依仗的就是天子的宠任和拔擢,而一旦被天子嫌弃,宦途也就根基走到了起点。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