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来自台湾的家信[第1页/共4页]
因乘船者,皆是北人,不惯船舶,晕船者甚众,愚弟亦不适应,连日呕吐,米食难进,数往火线渐适应海上风波。然我等年青力壮者,尚可撑住,其一众移民中,老弱者则更辛苦不堪矣。自离山东后,不时有老弱晕船抱病而死,因气候酷热,为防瘟疾发作,故尸首不得保存,皆抛入海中作罢。余观其家眷怮悲之状,扶舷号泣,亦是不幸。
在获得了北上的郑军船只,能够带函件与小件礼品的动静后,台湾调派军监抚司中,卖力马队二队的监抚文官赵文采,非常欢畅。
而那水牛角,愚弟已请工匠制成牛角细梳一把,传闻有护发温皮之效,便赠给嫂子。那海珍珠二十颗,也请工匠制成了项链,表面颇佳,就亦赠给嫂子为礼。
赵文焕赵文采两兄弟,本来皆是黄县的童生,因当日孔有德在山东发兵反叛,百口被杀,仅剩两兄弟潜入山中,得以逃命。
达到台湾后,李定国敏捷带领台湾调派军,领受了本来郑军驻防的各岗楼与军堡。丁佑与拓殖团副团长马华兴,以及一众文官,则代替了本来的郑军办事衙门,开端正式按李啸设定的打算,也和赤凤卫一样,组建了民政司,农牧司,赋税司,贸易司,监抚司,安然司等部分,开端正式运作。
厥后,两兄弟皆被招入李啸军中做事,哥哥赵文焕原为赤凤堡民政司办事文员,厥后,在李啸兼并了招远与黄县两地后,哥哥赵文焕,被委任为招远区安远乡民政分所副所长。
这还只是李啸暂定的战略,李啸筹算,等台湾的稻田产量,达到永积年间郑胜利开辟台湾时,那种亩产近3石的产量时,便以每亩八斗税粮,以每年收两次的标准,加以征税,自此永为定规。如许的话,加上现有的二万多亩已开垦的稻田,近28万亩稻田中,可产出44多万的税粮了。
五天后,郑芝龙收到了李啸来信,不由得为李啸移民的大手笔大大震惊。在感慨一番后,前次已尝到长处郑芝龙,非常利落地给李啸复书,说已立即号令郑彩郑联兄弟二人,带大划子只六百艘,马上北上赤凤卫,运送流民与物质,兼采购商货。
尊兄,自此之时,全数南下之移民,始得完整之安设。然我等移民虽安,我军驻守之岗楼,却开端多有本地土著前来骚扰。
经台湾拓殖团长丁佑与郑彩等人相同,郑彩终究同意,帮这些移民们,带回这些函件与礼品,只不过,考虑到船只载重与搬运不便,郑彩要求,只能运送小件礼品。
而那些仅仅是想与我军互换财物,采买物质,以济糊口之土著,我军则以柔抚之。经李定国将军与丁大人商讨,将大肚溪弯处一块空位,辟为榷场,并与这般土著商定,以每月上中下旬的最后两天,也就是统共六天时候,与其换货贸易。
而现在而需求李啸供应粮食的各营军兵,工厂工人与当局职员,以及各种劳改俘虏、修建劳工之类,可按总数16万人计,现有的粮食供应,已是完整的绰绰不足。别的还可看出,哪怕就是保持现有的粮食供应状况下,也足以支撑李啸的下一步裁军打算了。
据丁大人讲,赤凤总兵李大人珍惜公众,给每户农户免费了稻种,商定一年后再以税收抵之便可。另以十户一组,给包含福建移民在内者,皆免费配了从澎湖采买的耕牛,和我铁龙城所产的铁制耕具,亦商定来日以税粮抵其价,故各民户极欣悦,纷颂李大人之恩德。
不过,孔子日,既来之,则安之。这台湾既已为李大人之地盘,我等自是守土有责。却也不得不与那一众福建移民普通,居于随船前来的工匠们,用竹木搭成之小屋内,尚得聊解暑热,觉得存身。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