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督臣经略锁辽东[第2页/共4页]
“你这小人,虽是用了心机歪曲朝臣,所提建议倒是有理,老夫情愿上奏天子首肯,只是与你联名么,老夫却怕坏了名声。”沈重低头一看,竟是左光斗,内心感慨,到底是东林六君子之一,到底是左光斗。
“李御史,朝廷无钱无兵,可草民这个建议,不但可使朝廷立得数万战意昂扬、以死报国的士子雄师,并且估计全军高低都甘愿不要军饷。如此既合贤人仗义死节的大道,又得报大明历代天子隆恩,还顺手处理了朝廷困局,更将在天下万民和千秋史册上留下千古不灭的英名。如何,李大人可愿联名请奏天子,号令天下文人士子共赴国难?”
熊廷弼又道:“下官另有一请,这小子表面儒雅君子,内心倒是奸刁奸滑,品性虽是不堪,却正合两军阵前凶险暴虐、无所不消其极、行事没有顾忌的要求。下官请皇太孙割爱,让他给下官做个幕僚,用于辽东,先行带兵入辽扰乱奴酋守势如何?”
熊廷弼说道:“下官与那小子想得一样,当前攻伐力有不逮,当小挫奴酋锋芒后,以守为主,如果战事不力,则安闲后退,整军再战。”杨招聘、左光斗等人都是抚掌大笑:“如此,辽东无忧矣。”说完更是纷繁上前,向熊廷弼表达敬意,浑然不睬一旁沈重跳脚高呼“我刚才也是这么说得,为何你们同意他,却骂我是奸佞”之语。
见方从哲等人听了都是冷静点头,熊廷弼接着说道:“辽东大败,十一万精锐边军几近全军淹没,别说攻辽,就是守辽亦是不敷。现在辽东残兵已是畏敌好战,不堪大用,下官请再调九边、京营十八万入辽,以奋发军民士气,震慑奴酋野心。”
见太子和方阁老点头应允,熊廷弼说道:“辽东局势危在朝夕,朝议又迟迟不决,皆是当朝诸公之责也!”沈重噗嗤一笑,心说这个比本身还能获咎人的大炮筒果然名不虚传,一开口就把内阁、群臣全获咎光了。熊廷弼听到沈重笑声,瞪眼了他一眼,便接着说道:“这小子固然不是东西,但是见地倒是不错。”沈重凄苦,好么,哪有附和别人的定见,还要先骂上一句的,难怪今后被传首九边,该死。
沈重固然对晚明各个党派全无好感,更是不屑他们为了好处激发了明末轰轰烈烈的党争,给了天灾不竭、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最后一道催命符。客观来讲,他们本身也没想如许,特别是各党派冲锋陷阵的名臣,也大多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刚正贤能,只是或为朝争捐躯、或为党派操纵、或为汗青范围,在汗青上留下了既可敬又好笑的浓墨一笔,比如杨涟,比如面前的左光斗。就算有些了了朝政利弊的大才,也因皇权与臣权、党派与党派的纷争牵涉了精力,未能实现心中的抱负,比如高拱,比如张居正,比如方从哲。
方从哲也是浅笑点头,欢畅得说道:“辽东计谋、当前应急、后续安排都一一清楚了然,飞白公然知兵,老夫当同内阁奏明天子,请予批准。诸位大人,老夫想这辽东经略的人选,就不消在朝议上正式会推了吧,老夫也属意熊大人接任。”朱常洛和群臣也是纷繁笑着点头同意。
孙隆嘿然一笑:“还是草民。”手机用户请浏览浏览,更优良的浏览体验。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