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第1页/共2页]
想起之前邹元标偶然间的一句话,陈大道明白了。
“嗯~”殷复声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殷复声眉头一皱,“奏不得本?”
殷复声笑道:“那叨教,此中有那边需求诗词歌赋的呢?”
御门外,天子朱由校还没来。
“好。”殷复声点点头,将纸条塞进袖筒。
二人说完撇着大嘴,仿佛多有学问普通。
官应震找到殷复声,小声道:“昨日散朝后,有几个之前投奔东林党的湖广同亲,来与老夫示好了。”
“呵呵,是啊。这就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不过,稍候,老夫定然助殷给事一臂之力。”
“循循悟道?”殷复声冷然道:“工部乃掌天下水利河道,河道不疏,灾情不去。敢问邹御史,洪涝突发,焉有循循之时?江河两岸哀鸿,又岂有循循之机?!”
“这但是好前兆啊。”
官应震接着道:“有陛下对殷给事的赏识,我们夺权在望啊。”
二人沉默不语。
陈大道当即眉毛就是一拧。
东林党人一听可急了,工部这么大的肥肉没了,那如何能够。
二人一愣,可不就这些嘛?已经管了很多啦。
“禀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想请诸位大人解惑。”
(未完待续)
而李长庚身为户部右侍郎,他前边儿还排着个户部左侍郎陈大道呢。
二人同是东林党人,轮也轮到陈大道了。如何好端端的,就提名了李长庚,而不是他呢?
“……”世人语塞。
小寺人将名册呈上给朱由校。
那意义叫他上去保举纸条上的人。
“喔?”殷复声不动声色,淡淡的应了一声。
“嗯。”殷复声点点头,仍没有太多的回应。
“我……”
“诶,朝堂里的事儿,向来是纸包不住火。他们……”官应震下巴一扬,指指东林党一帮人,说道:“也早就做好了对策,本日要让你,奏不得本。”
殷复声回身向朱由校一礼,“陛下,六部各司其职,当善其职者居其位。赵侍郎文章娟秀,晓得诗词,却唯不通工部之事,焉能掌之?臣觉得,以赵侍郎之才,当就任于礼部,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四司更加妥贴。”
天子朱由校龙腚刚挨着龙椅,还没来得及坐稳妥,吏部尚书张问达就急不成待地上前奏事。
这俩人头天早晨就慌的彻夜不眠,恐怕殷复声手里那份还未呈上的奏章,是冲他们来的。
殷复声微微欠一欠身,“如此要多谢官大人了。”
朱由校都没甚么心机看,这名册当中,好些人,好些字,他都不熟谙,还看甚么看。
“敢问诸位大人,工部执掌何事?”
“殷爱卿,你是否也有保举之人那?”
特别是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吏部尚书张问达。
“官大人动静通达啊。”殷复声看了看官应震,勾嘴笑道。
殷复声回身很谦逊的向世人深施一礼。
殷复声顺手一划拉刚才奏事之人。
张问达说罢,便呈上一份奏折,“臣经多番考量,拟此名册,可为继任两部尚书之人选。请陛下御览。”
枉我经心极力为你们办事,到头来底子没拿我当你们本身人那?!
张问达接着道:“臣觉得工部右侍郎赵南星与户部右侍郎李长庚恪勤匪懈,乃社稷之臣,可委以重担。”
第一回,给张居正昭雪,趁便小火燎了一下邹元标。
殷复声这才明白,方才官应震口中所说的“惯用伎俩”,本来就是找一大堆事情,让天子忙不完,群臣要议,也只能议他们提的事情。
这些人,把赵南星和李长庚直夸的是天上有地上无。
“现在户部和工部两部尚书之位悬空。如果有机遇,殷给事当尽量保举我们的人。”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