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挥琵琶(上)[第1页/共3页]
三人说谈笑笑向主殿走去,晋阳书院的主殿极其巍峨矗立,殿内宽广敞亮,可同时包容三千人在此听学。
每个生员都必须先在此施礼致敬,方才气进入大殿,此时铜钟前仿佛正在停止甚么典礼,两旁站了很多生员,脸上都充满了崇拜之色。
明天本是平常的日子,但因家主张若镐回籍探亲要观察书院而变得特别起来,统统的生员都必必要回书院报到。
张焕笑着点了点头,又转头问宋廉玉道:“世叔的病好点了吗?”
张煊冷冷地盯了一眼张焕,脸上立即换了一副恭谦温良的神采,低下了头,向渐渐走过来的父亲张若镐问候道:“父亲大人安康!”
他象是想起了甚么,眼睛里竟闪过一道异色,深深地谛视着张焕,半晌,张若镐向他会心肠笑了笑,回身便进了大殿。
殿门口有一座重达万斤的古铜钟,铜钟上刻有张家第二代家主,也就是晋阳书院初创人张宽的亲笔校训:‘学乃至用’
“大胆!”不等仆人说话,他身后的狗却先叫了起来,一个身材肥大,留有两片八字胡的书童最为放肆,他貌似勃然大怒,挽起袖子,暴露干枯的胳膊,作势冲要过来。
只步行一刻钟,张焕便来到位于南郊的书院,他健步如飞,很快便走进了飞檐画梁的大门,书院的大门建在一座长长的人造小土坡上,需求上二十几级台阶,表示肄业登高之意,两旁苍松翠柏,林木富强。
张家的书院在太原城的南郊,占地有近百顷,公开的名字叫做晋阳书院,其范围更赛过官办的太原书院,在全都城享有盛誉,在此读书的学子,可免于乡试,五年期满即获得举人资格,直接以乡贡的身份进京插手尚书省省试。
“那当然,你这阔老还跑得掉吗?”张焕哈哈一笑,搂着他俩的肩膀便大步上了台阶。
见张焕问他,他急上前深施一礼,“多谢去病兄的药,家父来信,精力好了些!”
郑腐败涨得满脸通红,可又惹不起他,只抱恨低头不语,张焕却转过身,懒洋洋瞅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人家客岁的《漕运史考》但是策论第一名,比某些连抄袭都让别人代笔的人可强很多!”
大门是用一整块庞大的汉白玉雕成,两侧一正,一共三个门,气势宏伟,正中牌坊上刻有‘晋阳书院’四个大字,笔迹苍劲有力,这是太宗天子的手笔,只要张氏的晋阳书院和崔氏的清河书院才得此殊荣。
宋廉玉长得和郑腐败恰好相反,瘦高身材、大颧骨、眉眼深凹,他很少笑,但每一次笑都极富传染力,他家道本不错,但前年父亲生了沉痾,一向卧病在家,家道便式微下来。
“好了,别闹了,家主来了。”
张若镐约六十岁,腰挺得笔挺,身材结实,他头发象雪丝普通晶莹,长须也是一样乌黑,但两颊肤色却似年青人一样红润而富有光芒,白发童颜说的就是他这类环境。
固然他看张焕时闪过的奇特眼神只是短短的一瞬,但还是被宗子张煊捕获到了,他的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妒忌,沛但是起,满盈了他的全部内心,而这类妒忌却来自于父亲对他的冷视。
这两人都是张焕在书院的好友,一个叫郑腐败,剑南蜀郡人,而另一个叫宋廉玉,来自淮南广陵郡,他们二人两个月前为写一篇《河东盐铁考》而跑遍了河东道十二郡。
郑腐败固然反应略略痴钝,但他决不笨拙,在张煊心将破裂之时,他再狠狠地补上了一刀,这就蜀人,仗义、豪放却又绵里带针。
“我们昨日方回,刚在筹议找去病兄喝酒,没想到恰好遇见,如何样,早晨老处所?”说话的是矮矮胖胖的郑腐败,他一想到高昌酒坊里的胡姬,扫帚似眉毛便跳起舞来,他家道敷裕,为人风雅慷慨,最后的酒钱都是由他来付出。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