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凤翔之变(中)[第2页/共3页]
“我是方山县人,我儿子在凤翔军中参军,叫翟四郎。”老农一脸浑厚的笑容,他所晓得的信息就只要这么多。
汪东阳百思不得其解,汇报此事的郡司马也不肯说实话,不得已,他只得冒着北风,亲身前去黄河边察看。
裴明远接过信,大抵看了一下,便找到了线索,五营三队队正,他立即翻到名册上的对应页,确切有,队正翟大彪,河西昌化郡方山县人,父亲翟?括弧:不知。
在渡口处已经搭了数百顶大帐篷,近千名流兵正在保持着次序,帐篷前摆了一长排桌子,三十几名陇右的官员正在考证报名者的身份,桌子前已经排了十几条长长的步队,按是否有家人参军来辨别,数十名流兵在引领着络绎不断的百姓,不时对他们大声叫唤:“家中有人参军者到这边来。”
半晌,气势汹汹的汪刺史大步走了上来,他一起而来,早已经问清楚了百姓们西去的实在启事,不由又惊又怒,第一个反应便是陈述相国,但在陈述之前,他决定先和陇右之人谈判一番,也好给相邦交代。
当然,接凤翔军家眷只是潜台词,陇右官方的说法是帮忙河东百姓度灾,想着陇右节度使张焕恰是河东人,百姓们独一的一丝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不必了。”汪刺史转头看了看人隐士海的场景,不由哭丧着脸道:“裴公子,你们如许大范围地迁徙人丁,让我如何向裴相邦交代?”
就在河东大范围迁徙公众之时,凤翔军内也发作出了一件大事,行军司马韩庆向朝廷弹劾节度使李莫两年前欺瞒朝廷,滥抓百姓冒充逃兵向朝廷邀功,动静传出,顿时颤动了朝野,凤翔但是崔家在关中的最后一块权势,若连它也落空,那崔家真的就式微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凤翔之变(中)
现在这位刺史大人正坐在马车上急仓促赶往位于黄河边的定胡县,他明天刚从故乡探亲返来,却获得一个不妙的动静,这些日子,有很多人家举家过河西去,人数不详,固然大唐律令中规定百姓不得私行迁徙,但究竟上各大世家之间也在互挖墙角,不准迁徙的律令也成了一纸废文,特别大灾之年,很多处所官只嫌本身地头上用饭的人太多。
裴明远看了一脸浑厚的白叟一眼,他身后还跟着老伴、儿媳、孙子、孙女等等,也普通地笑容浑厚,他便提笔将翟大彪的名字勾了,将名册一合,从另一个盒子里取出一块铁牌递给了他,又指了指前面的帐篷道:“拿着这铁牌到帐篷里去,有人会帮你们登记,然后再领你们用饭,最后会和其他一批人一起解缆。”
但是要从厚厚的名册里找到‘翟四郎’三个字谈何轻易,说不定这四郎只是奶名,他儿子参军后又改了一个大名,更无从查对了。
汪刺史的脸上仿佛暴雨初停后的中午,顿时阴云消逝,暴露了光辉的笑容,“本来是裴公子,幸会!幸会!”本来挺得笔挺的腰也略略有些曲折起来。
“不客气!”裴明远一摆手道:“汪刺史请到大帐里叙话。”
裴明远微微一笑,“我们是在为河东减轻灾后压力,对河东应当是功德才对,有何为难?汪刺史固然去处相国禀报,再者,恐怕此事裴相国早已经晓得。”
事情仿佛在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向生长,不料裴俊和太后崔小芙竟不约而同地一起表态,此事事关军纪严厉,不容姑息,决定派御史中丞廖辉赴凤翔调查此事。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