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页/共3页]
熙宁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见日蚀,百官入贺,是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副使,献诗一首,前四名曰:“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阳辉已得前星助,阴氵沴潜随夜雨消。”其叙四月一日避殿、皇子庆诞、云阴不见日蚀,四句尽之。当时无能过之者。
前人文章,自应律度,未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以内,音韵尽殊;两句当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意义分歧,不为反复,此类为傍犯。如《九歌》:“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当日蒸蕙肴,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如“自朱邪之狼狈,致赤子之流浪。”不唯赤对朱,邪对子,兼狼狈、流浪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冲弱摘杨梅”;“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申明白日长”。以鸡对杨,以朱云对白日,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与吹唱、隔江,皆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皆叠韵。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枣与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束,音刺,木芒刺也。束而相戴立生者,枣也;束而比拟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曰:“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江山半落日;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奂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凡间。天势围平野,河道入断山。”
幽州僧行均集佛书中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第,号《龙龛手镜》,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辩。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传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板。其序末旧云:“重熙二年蒲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挨次,皆有理油,后代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欧阴文忠好推挽后学,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活动滁州一镇,时文忠守滁州。有墨客为学子不可束脩,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墨客讼于向,向判其牒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很多高?盍二物以收威,岂两辞而造狱?”墨客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遂为之延誉奖进,成绩隽誉,卒为闻人。
文潞公归洛日,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珦、朝议大夫司马旦、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潞公诗曰:“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为赋客,分解商岭采芝仙;清谈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向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