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爹[第2页/共3页]
月华飘飘零荡,如叮咚的春水般澄彻,在寂寂的山村里,像一支悠长的笛声,鼓荡的民气醉。
“娃子老是要读书的,如果地里活忙不完,我复兴早一些就是了。”娘只要为了我的学业才会和爹较量。
孙教员有很多册本,是别处没有的。他下放的时候,偷瞒着押送他的红卫兵压在箱底带来的。
我乐呵呵地笑着,嘴里咬着铅笔头,图的嘴角、鼻子上黑一块,灰一块的。
对于我的故乡湘西来讲,向来没有甚么大事。一年忙活到头儿,就是春种秋收,托付公粮,也就完了事。
看完行刑,娘就一病倒下来。奶奶到处去寻访医术,都布施不了。崖下村的神婆来瞅了又瞅,嘴里念叨了几句咒语,让母亲喝了一整晚的雄黄酒,还是无济于事。
我的狗腿到没有敲断,爹却结健结实地给了我一顿打。村里都说,我是天煞孤星下凡,恐怕要给村里带来灾殃。
“那他们如何叫我没爹仔?”七八岁懂事的时候,我张望着猎奇的眼睛,躺在娘的怀里,娘在一旁忙着纺线。
又挨了两年,娘到了二十岁,奶奶也不能不替娘策划前程。虽说她硬是要娘待字闺中何尝不成,可这些年她一向拿她当亲闺女对待,一每天大了,她要本本份份,村里的一些单身汉可不这么想。奶奶说,每夜都有几个单身汉,在屋子外头回旋,唱着挑逗孟浪的山歌,奶奶和娘利市里攥着剪刀,瑟缩在床头一角。
他让我到他家去看,从不答应我擅自带出。我也规端方矩地听他的叮咛。因为白日要出工,我便夜里蹑手蹑脚地来到孙教员的屋子——村里的破庙,这里十几年前曾经是爹的老巢,现在成了孙教员安身立命的寓所。
“你就是为了你阿谁死到台湾去的男人写信,才让娃子念这么多书!”爹摔着板凳,骂骂咧咧地说。
我确切是我爹的仔,我娘亲口奉告我的。
“这孩子念了这多年书,够用了,现在十七八的年纪,生龙活虎的,一顿饭吃两小我的口粮,还不嫌饱,也该下田做活了。”爹眯着眼,呷了一口白酒,喷着酒气说,“他小子的个子倒是上去了,老子的腰带都勒到肚脐眼儿了。”
全部的童年,都是在这类谎言喧哗的环境下生长,这是我的一个梦魇。
“嘭”,一声枪响,王老夫魂飞天外。据村里人说,当时候枪毙还不兴蒙黑罩头,王老夫的眼睛一向恶狠狠地冲着娘,娘在人群里匿藏了,可如何躲也躲不过,老感觉是在瞅着她。枪弹是从太阳穴穿过,留下了碗大的疤,但是王老夫直挺挺地立着,就是不倒下。
“你个臭婆娘,磨磨唧唧的,迟误了老子下地做活。”爹老是会这么骂骂咧咧地谩骂娘。
娘结婚那天,已是邻近年关。与其说出嫁,倒不如说是迎娶,因为我爹,也就是李大壮,算是周家的上门半子。他三十岁挂零了,还是个自了汉。村里都说他结实无能,乌黑的皮肤里,筋骨根根支楞着,力能扛鼎。可惜早死了爹娘,没人照顾,在村东头的破庙里一小我度日。奶奶想,招李大壮来,算是半个儿子,为周家沿脉香火。
生我的那天,漫天簌雪,湘西这地界,可贵见雪景,村里人都传闻,我是天星下凡,不是个煞星,就是个佛陀。
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这是我打小就晓得的。村里的小火伴都拿这个讽刺我,说我是个没爹仔。
孙教员的书种类芜杂,约略记取的有四卷本的《胡适文存》,有绣画的《红楼》、《三国》,有小开本的《史记》、《通鉴》等,当然鲁迅的册本和毛选是公开的,村里并不查没。
家里没有男人,就顶不起天来。村里旧有的说法刺痛了奶奶的心。眨巴眼的工夫,娘也到了十八岁,该出嫁了。但是娘从十岁就到了周家,举目无亲,且这些年来,她与奶奶相依为命,二人同病相怜,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她们都盼着远在台湾的传喜能早一天返来。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