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风起紫禁城[第1页/共3页]
“父皇!”毓秀吃惊道,裁抑八旗,他太清楚内里的分量了。
“此心正,应用权谋策画,才是煌煌正路。朕刚才不是讲过吗,大要上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实在,最大的赢家是朕!”
毓秀已是说不出话来,他只能悄悄听着父皇的讲解。
他喝口茶站起来,一边渐渐踱着,一边说道,“张凤藻夜会济尔舒,他事前密折上奏,朕是晓得的,是朕,叮嘱张凤藻虚与委蛇,济尔舒说甚么,尽管承诺他,给他胆量,让济尔舒罢休去做。”
“呵呵,举一反三,融会旁通,不错!”宣光帝赞美地看他一眼,“这几人进宫也是朕提早命人传话,济尔舒的一举一动岂能瞒得过朕?实在,就以济尔乐一个三品顺天府尹,用得着几位大臣一同进宫构和么?”
“朕就是要清算这朋党,别的五旗、张党、鄂党,四大派系,……朋党,自古有之,防不堪防,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兴亡治乱,不成不鉴!有朋党在,这很多大政没法推行,或为掣肘,但,大病不宜用猛药,很多政务,又不能不依托朋党,以是,路要一步步走,事情也要缓着来,要学会借势,比如借成文运案之势,……嗯,不成操之过急。”
毓秀一愣,都说得这么明白了,莫非不是吗?他一见礼,“请阿玛明示。”
景山,万春亭。
毓秀不由大悟,“儿臣明白了,推行新学,皇阿玛的意义一是可开导民智,培养人才,富国、济民、强兵;二是借新学之争,打乱派系,诽谤朋党;三是要裁抑八旗,收八旗之权,强朝廷之令,行旗务鼎新。”看着宣光赞美的眼神,他又问道,“那六叔我今后应如何应对?”
“嗯,是进益了,”宣光抚膝笑道,“能看到这一点,申明你用了心机,嗯,大要上是你六叔收成最大,待朕百年以后……”
“呵呵,傻孩子,结合不是非要一纸盟约,共同的好处面前,不必多言,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宣光看看毓秀,“你六叔与郑亲王恰是借办案之机,操纵这波云诡谲的情势,以铁的手腕,来鞭策这场博弈。这一过程,说穿了,是在新学灯号下演出了一场新的权力排挤,终究成果呢,――杰书守陵,济尔舒圈禁。”
“还不睬解么?”宣光笑道,“郑亲王助你六叔架空济尔舒,是为你六叔将来争夺大位打扫停滞;你六叔助郑亲王架空杰书,是为郑亲王独掌议政王大臣集会。二人是各取所需,不需明言,试看二人,这些光阴,共同得何其默契,伎俩何其老练,呵呵,你六叔对济尔舒,也真是步步为营,构造算尽。”
往南俯瞰,紫禁城的殿宇巍峨,黄瓦飞檐,连缀成片,蔚为壮观,向西了望,中南海、北海水面波光粼粼,好一派皇宫名胜!
宣光却叹了口气,“养心殿西暖阁那幅朕的书手春联你可还记取?”
“八旗,本为大金朝立朝之本,但是你看这些八旗后辈,遛鸟的遛鸟,捧伶人的捧伶人,”宣光帝一阵讨厌,“朕继位之初推行的旗务鼎新,让他们种田,给他们地种,竟都卖了换了银子!旗务鼎新已名存实亡!……朕想过了,为国度计,不如干脆裁抑八旗之权,八旗统统权力收归朝廷!”
“皇阿玛,您是说,六叔与郑亲王结合起来?”毓秀问道。
“记取,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毓秀答道。
宣光看看他,“你是不是觉得,朕这么做,是想借你六叔与郑亲王之手剪除康、礼两位亲王?”
毓秀道,“皇阿玛贤明,思虑深远,不然,几乎变成大变。”
宣光看看他,“毓秀,你要记着,政治,没有如果,也没有幸亏,这些话都不该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