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第1页/共3页]
2、东马(砂拉越和沙巴)
马来半岛的山脉集合在中部和北部,构成同一块山核(themountainous core),就在其地点的高地上,有金马仑(彭亨境内)、丁加奴等高原。位于半岛中东部的丁加奴高原,包含本农(Be-num)、大汉、东岸等山脉的北部山脉,呈极度切割状况,海拔均匀为2500英尺。半岛的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另有很多石灰岩孤山,高耸孤单,边沿峻峭,鲜有植被,高度几百到几千英尺不等,并有大量石灰岩洞。在玻璃市与泰国边疆一带,与石灰岩山脉并存的,是很多大的盆地和地坑,底部平坦,四周为石灰岩绝壁峭壁,在本地被称做wangs,较大者被马来人辟为居住地。吉兰丹、丁加奴、彭亨以及柔佛东部一带,为一系列低矮山脉,与海岸线呈大抵平行走向,时而向本地延长达数英里。这些海滩山脉在本地被称做permatang。
东马境内的河道,在砂拉越州内,因为受阵势影响,大多为东南一西北走向,注入南中国海,首要有Batang Sarawak(砂拉越河)、砂当河、Batang Lupar(鲁巴河)、Batang Jarang(拉让河)、Batang Baram(峇南河)等,此中,拉让河是州内最长的河道,长563千米;沙巴州内最长的河道是Sungei Kinabatangan(基那巴丹安河),长350英里,大抵为西南一东北走向,注入苏禄海,其他首要河道另有Sungei Sugut(苏古河,注入苏禄海)、Sungei Labuk(拉卜河,注入濒苏禄海的拉卜湾)、Sungei Segama(实加马河,注入苏禄海)、Sungei Kalubakan(加鲁巴干河,注入濒苏拉威西海的圣路西亚湾)等。首要河道人海口多本地岸构成三角洲冲积平原。
1、西马(马来半岛)
西马由马来半岛及其四周的很多大小岛屿构成,较大的岛屿,如Pulau Langkawi、Pulau Penang(槟榔屿岛,均与玻璃市相邻)、Pulau Pangkor(与轰隆相邻)、Pulau Angsa(位于巴生港口四周)、Pulau Tioman(在东海岸外)等。马来半岛呈狭长形状,位于北纬1°20’至6°40’与东经99°35’至104°20’之间,地近赤道。北端与泰国交界,南端隔柔佛海峡(the Strait of Johor)与新加坡为邻,面积约131598平方千米。
马来半岛没有大片平原,只是在山地和海岸之间有一些面积不等的海岸平原,坡度陡峭,与峻峭的山脉有较着的分边界,亦有人将之称做低地。半岛东部和西部的海岸平原有很大分歧;西部的海岸平原较为开阔,均匀宽度为20英里,最宽处如轰隆河与波南河下流一带约达40英里。冲积层多为黏土,沿岸畴前漫衍着大片红树林池沼地。东部的则相对局促,未能缀连成片,沿岸多为沙岸。这与半岛东部全部海岸完整透露在一望无边的南中国海有关,不像半岛西部有苏门答腊岛将其与印度洋隔开而得以庇护。
马来半岛地近赤道,位于季风区内,属于赤道雨林气候季风型,或热带雨林气候季风型,受陆地调度力度较大,特性是长年高温、多雨(年降雨量为2500mm以上),夏季(约5月至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约11月中旬至3月)受东北季风影响。包含马来半岛和东马在内的全部马来西亚一年分两季,即湿季和非常湿季,长年湿度高达约80%。整年均匀气温为26°C,均匀温差为7°C。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