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调琼海军剿寇[第1页/共2页]
温体仁暗叹一声,天子不依不饶要调琼水兵,乃至打起了辽饷的主张,他就没有体例禁止了。
对于崇祯的暴躁脾气,温体仁已经了如指掌了,这位爷恨不得明天就能剿除流寇,明天就能打败鞑子,事情不如人意时又把气撒到臣子身上。他晓得皇陵的事刺激到了崇祯,必须给其找一个宣泄情感的工具。
张凤翼提出的建议被采取,获得了鼓励,持续献策:“现在鞑子已退回关外,北方暂无战事,可集结各地兵马一鼓作气围歼流寇。”
吴宗达应道:“是,臣晓得了。”
“辽饷每年都未曾剥削,这点折色不过临时调拨应急,不过是晚点给他们罢了。”崇祯不耐烦地说,“这点小事总不至于让祖大寿那些人聒噪。”
满腔愁闷的崇祯一下子找到了迁怒的工具,他猛地停下踱步的脚步,咬牙切齿地说:“杨一鹏总督四府,竟然不能保住中都,实在罪无可恕,着锦衣卫锁拿进京,菜市口斩首,让统统的官吏都看看,不经心办差的了局!”
他想了想,天子金口玉言,既然开了口,臣子不能拆台,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体例了:“陛下明见:琼海镇新建,新招纳的兵丁尚在练习磨合,短时候内一定构成战力;别的,朝廷应增加的粮饷尚未拨付下去,没有粮饷和开赴银子,雄师如何兵戈?总不能空腹从公。”
张凤翼答复:“不必抽调边军,南边就有一支现成的强军,眼下红毛和倭寇败退,海清河晏,恰好抽调其北上剿寇。”
崇祯一滞,处所军变中心军,从处所财务承担变成中心财务承担,这话没弊端。
一向未曾吭声的次辅吴宗达不得不回话了,他是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户部是他分担的部分。
温体仁长出了一口气,心道:杨一鹏,该死你不利,谁让中都在你任期内沦陷呢?不把你推出来,陛下就盯着我们拿出剿寇良策,我们日子不好过,只要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找到了中都沦陷的“祸首祸首”,崇祯内心的愁闷减缓了一些,他扣问世人:“杨一鹏定罪,漕运总督空缺,你们有何人选保举?”
杨一鹏字大友,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是漕运总督,凤阳也在其统领范围内,其职务全称是“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首要职责是督管漕运,兼巡抚淮安、扬州、庐州、凤阳四府,徐州、和州、滁州三州,也就是说,首要的差事是办理漕运和河道,凤阳等四府三州,只是顺带管的,现在凤阳出事了,就成了替罪羊了。
崇祯迷惑道:“抽调北方各镇边军吗?但是防备鞑子不能等闲抽调,不然又给鞑子可乘之机。”
“启禀陛下:户部没有银子,拖欠的粮饷也不止琼海镇一家,除了辽东有辽饷能够包管,其他各边镇均不能足额发放。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请陛下定罪。”
张凤翼惶恐道:“兵部已经批准琼海镇新增兵士两千的名额,按营兵标准核发粮饷,至因而否发下去,得问户部……”
“你是说夏天南?”崇祯想了想,缓缓点头,“既能击溃倭寇和红毛,想必对于流寇也不在话下,能够征调……”
他想了一会,对吴宗达说:“想点体例,从本年的辽饷中扣除一部分折色,用于琼水兵北上开支所需,对付了面前的难关再说,今后再设法补上……”
温体仁苦笑道:“陛下,当时琼海镇还是琼州营,属两广节制,粮饷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卖力筹措,现在升为军镇,理应由朝廷拨付粮饷……”
兵部尚书张凤翼比来老是被崇祯叱骂,一心想表示,挽回一些印象分,听到崇祯发问,心想这倒是个没有风险的题目,便抢先答复:“山东巡抚朱延之平叛有功,战后又能敏捷安抚百姓、稳定局势,足见其才调过人。漕运总督提督军务,又巡抚中都,如许要紧的地点,此时还要面对流寇中最凶悍的高迎祥、张献忠部,非能人不能胜任,臣保举朱延之转任漕运总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