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乱世扬明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页/共2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鞑子越太长城犯境已经快两个月了,连克州县,北直隶一带的官兵屡战屡败,底子不是敌手。崇祯自从鞑子犯境以后就没有睡过囫囵觉,眼中充满血丝。他按捺住心中的愁闷和气愤,扣问百官:“建奴残虐,京师戒严,朕眼看着北直隶百姓惨遭苛虐却无能为力,众卿可有退敌良策?”

不久后,杨嗣昌便进了宫,被寺人带到乾清宫。他现在没有官职在身,身着布衣,跪下叩首施礼:“武陵杨嗣昌叩见陛下。”

杨嗣昌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陛下,天下局势比如人的身材,京师是脑筋,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现在情势是烽火呈现于肩臂以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以内,中之甚深。内乱当然不成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凭‘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崇祯愣了一下,说道:“流寇残虐中原,确切是亲信大患,但是建奴在京畿反叛,总不能不管吧?”

惊奇以后,崇祯还是很有些欢乐,不管如何,敢出京督师摈除鞑子,起码勇气可嘉,他立即准予:“本兵既然请缨,朕准了,另命宣大总督梁廷栋戴罪入援,互为犄角,望卿不复所托,不日退敌。”

杨嗣昌天然也晓得这一点,不过场面上的事还是要做的,再三推却以后,才在寺人搬来的小几子上坐下。

王承恩见贰表情不好,屏退殿中宫女和小寺人,心想得拣一件能让万岁爷欢畅的事说给他听听,不然每天这么郁郁寡欢,实在伤身。

梁廷栋是前任兵部尚书,崇祯三年上任,才调还算能够,但是操行操守不如何样,多次遭人弹劾,才当了一年尚书就被撤换。客岁起复,代替丁忧的杨嗣昌,以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提督军务。鞑子此次犯境,颠末的恰是他的辖地,没有遭到任何抵当,长驱直入。崇祯对此很不满,只是大敌当前,撤换边镇总督摆荡军心,便只能挑选让梁廷栋戴罪建功,领兵从宣大驰援北直隶了。

这话的意义很较着,鞑子犯境是急症,流寇则是亲信之患。很明显,杨嗣昌对抽调洪承畴、卢象升等剿寇主力北上并不附和。

崇祯连连点头:“直说便是,无需顾虑。”

京师,紫禁城,金銮殿。

崇祯眉头皱了皱,答道:“眼下摈除建奴为第一要务,本兵是否该问罪,战后再议。”他也对张凤翼的表示不满,但是临时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来担负这个职务了,先对于着吧。

崇祯赶紧虚抬右手,表示平身,“文弱无需行此大礼,朕下旨夺情,召你回京,就是要首要的。来人,赐座。”

兵部尚书自请督师,除此以外百官并无良策献上。下朝以后,崇祯闷闷不乐地回到乾清宫。

张凤翼听得眼皮子直跳,“战后再议”,这话里有话啊,莫非天子对他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一个极限,只等鞑子退兵后就找他清理吗?

杨嗣昌丁忧之前就很受崇祯信赖,其父杨鹤剿寇得胜被问罪,涓滴没有影响他的圣眷,短短几年就历任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巡抚山海关和永平府、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要不是前后因为父母双双归天,回仆人忧,兵部尚书的位置一定是张凤翼的。崇祯苦于朝中无知兵之人可用,便下旨夺情,命他回京。

此时,崇祯正调集文武百官,商讨退敌之计,大殿内的氛围非常压抑。

王承恩谨慎翼翼地说:“前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杨嗣昌已经回京,要求面圣,万岁爷可要召见?”

这个要求出乎统统人的料想。文武百官都想不到这个资质平平的兵部尚书竟然有如许的勇气,崇祯也没想到张凤翼会主动请缨。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神知的命运    漫威之最强修仙    镇北王:开局带着嫂嫂流放三千里    飞升之后,竟有人欺负我老婆女儿?    我真是最强王者    红楼皇长孙婚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