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2)[第2页/共3页]
继《聊斋志异》以后,又呈现了《新齐谐》、《谐铎》、《夜谭随录》等一批条记小说。有的仅笔法仿《聊斋》而杂记方物,既不敢触及社会题目,又写不出动听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无愤激之情,有闲暇之致,“戏编”笔墨以自赏,与群众的痛苦不相干,从精力上同《聊斋志异》是背叛的,乃至是对峙的,如何能算作一个流派呢?
再如,蒲松龄察看到了封建轨制下妇女题目的各个方面,但是他一旦想找处理的体例就堕入窘境,连多妻制也想来调和,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他当然也有更抱负的人物,但那只存在于胡想当中,以花妖鬼狐的形象呈现。吴敬梓则不但揭穿封建礼教的吃人,还敢写杜少卿拉着老相好的手游山玩水,放达多了。他本身的行动也狂放不羁,比蒲松龄更少受束缚。曹雪芹不但在实际上大胆地向男尊女卑的传统看法应战,称道女子比男人钟灵毓秀,并且更缔造出了实际糊口中男女争夺婚姻自主的男女青年的典范形象。封建礼教帷幕被他们逐步撕破了。
除这三方面外,蒲松龄还象画民风画一样,广漠地描述了各种百般的社会糊口,转别是中基层的人们的糊口和乡村的糊口,缔造了浩繁的风彩各别的人物形象。越是基层的糊口和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亲热、活泼、实在、朴实,具有泥土的芳香气,这同蒲松龄对乡村糊口的深切察看和朴实的审美妙有着密切的联络。就《聊斋志异》反应社会糊口面之广漠,提出社会题目之首要,缔造出的人物形象之浩繁,创作高程度的短篇小说之量大,艺术气势之奇特而言,就他毕其平生的精力努力于此而言,在白话小说史上,有哪一名小说家堪与他比拟?在白话小说衰颓之风“满盈天下”的环境中,《聊斋志异》力挽残局,既担当了优良的传统,又开辟了新局面,达到了白话小说的最高成绩,就这类意义讲,说蒲松龄是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并不过分,不但白话小说如此,写口语短篇小说的,又有谁能超越他?即便拿到天下小说史的范围来考查,在阿谁期间,也是寥寥无几的。天下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还未出世,契诃夫比蒲松龄还晚二百余年。除了带有传说色采的东方巨著《天方夜谈》以外,我想,拿《聊斋志异》同西方乔叟的《坎特伯雷的故事》、西万提斯的《惩恶扬善集》、薄伽丘的《旬日谈》等名著作一番比较研讨,也一定是令人汗颜的事。如许说也并不是为了耸人听闻,因为西方的那些名著,是在新的汗青潮流的鞭策下,由短篇小说开端,斥地了西方小说史的一个新期间,而在中国,倒是以《聊斋志异》为始,斥地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期间。
三
稍可同《聊斋志异》对抗者,是乾嘉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条记》,并欲取而代之。纪晓岚是总编《四库全书》的大学者,但是一比较蒲松龄,他就现出才短了。“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便装点;……今燕昵之词,媒狎之态,纤细盘曲,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之?又所未解也。”为甚么“未解”,分不清小说和非小说的辨别嘛!遵循他的观点,则其他长篇小说更不成解矣。一个不懂小说的人,要写一部书以代替流行百年的小说,不免要落空。以是,《聊斋志异》流行到现在,而《阅微草堂条记》在社会上的影响就很小了。至于它今后的一些同范例的书,则“已不敷以称小说”,更与《聊斋志异》不相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聊斋志异》是白话小说体系中空前绝后的一部巨著,何尝不成。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