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义军营告别于七王 衡王府撰写林四娘[第1页/共4页]
“感受如何样?”
蒲松龄早传闻于七叛逆反清的传闻:顺治七年,栖霞人于七聚众叛逆,接连攻陷定海、文登、福山、海阳、即墨等地。并两度西入青州,囊括胶东大地,使清廷大为震惊,明天,这位具有传奇色采的义兵魁首亲身来青州,大会诸将,设席庆功。必然会劝他留在义兵同事,他固然同交谊军,并设想帮忙义兵打败清兵,解青州之围,那是因为清兵入关以来轻视、搏斗汉人的各种暴行激起他的民族义愤!相形之下,义兵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救民水火的豪举使他看到了中原大地实现民族答复、百姓安居乐业的但愿!又担忧这些草莾豪杰们常常因为思惟认识局促、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以是,他并不想插手义兵,因为这有违他的人生志向。以是,对于大王的赏识并不感到欣喜,淡然一笑道:“好吧!”
“松龄兄弟,你们进城来啦!”他们正浏览市容,忽听背后有人召呼,转头一看,是蒲大壮骑马劈面而来:“我去客店找你们。店家说,你们去了城里。我随后打马紧追,你们走得好快呀!”一边说着跳上马来,和蒲松龄并肩而行。
白叟说:“恒王墓封土堆高大,出城就看得见,恕老夫不作陪二位了。阴天了,说不定会下雨的,你们早去早回,老夫在家做好晚餐恭候。”说完拱手告别。
蒲松龄也笑了:“那就请你躲避一下嘛!”
二舅说:“由此往东不远就是,非常萧瑟!不知先生要去那边做甚么?”
“前些日子,青州道台陈宝玥到此上任,一天夜里他正秉烛看书,忽见一个明朝宫装打扮的女子掀帘子出去,自称是林四娘。那林四娘是前明恒王的妃子,死了十七年啦!岂不是鬼么?陈宝玥明知是鬼,但见林四娘绝顶斑斓,遂与之过夜。亦如正凡人。她还工诗词、通乐律,能歌善舞,陈道台又敬又爱,两人在一起糊口了三年,临别还给陈宝玥留诗一首。”
蒲松龄仓猝行礼:“多谢大王欢迎!大王军务缠身,百忙中召见门生。门生不堪幸运!”
第二天吃过早餐,白叟领着他们出了饭店,向东走了半里来路,只见路北狮子大门,匾额上大书“敕造恒王府”五个大字。大门不开,只要中间开小门供游人出入。进门,只见殿堂阁楼,峥嵘轩峻。院里一色方砖铺地,砖缝间枯草萋萋。非常荒凉。绕过前厅,来至后院。嫔妃居住之所。此中,林四娘的居室最为夺目,雕梁画栋,金碧光辉,当年受宠嬖可见一斑。
文慧舅道:“传闻里头闹鬼,无人敢住,就连义兵官署也不敢设在那边!”
蒲松龄一口气写完三篇控告清兵暴行的聊斋故事,仍觉言犹未尽、意犹未了,又写了首壮游诗。才觉解了些气。心想:蒲大壮从一个庒稼汉熬炼成了超卓将领。青州一战,杀得清兵闻风丧胆!照此生长下去,义兵将会把清兵赶出中原大地,光复大汉民族的天下。想到这里,只感觉表情镇静,精力抖擞!对陈淑卿、朱纪说:“青州是汗青悠长的名城,文明秘闻深厚,令人神驰。明天我们要纵情旅游一番。诸位意下如何?”
蒲松龄直言回绝道:“门生以贫寒自娱,兜中从无多余的钱!何况兵荒马乱的,带这么多金子分开大王这里,只怕连命也保不住!大王若真关爱门生,就收归去救济贫苦百姓吧!”说罢拱手道别,于七眼含热泪,携着蒲松龄手送至营门外,依依惜别!
蒲松龄道:“大王太夸大其辞啦!倒是门生一进城,见义兵规律严明,军民干系和谐、氛围为之一新!由此可见,大王治军有方、施政有德。有道是得民气者得天下!义兵有大王统帅,出息无量!”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