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为民立命[第2页/共2页]
“更首要的是,以工代赈能稳定民气,若遇灾年,民气动乱,流民各地流窜,很轻易闹出民变,但若给百姓们供应挣钱挣粮食的机遇,便是一条活路,有了活路,谁还会想造反?”
李治和武后眼睛越来越亮,不时深吸口气,明显这对天家伉俪此时内心很不平静。
“今后不管天灾天灾,尽管张嘴向官府要,长此以往,对社稷,对百姓,都不是功德,此风不生长。”
皇权统治的核心是公众,是民气,简而言之,数千年来,无数圣贤达者用尽了体例,缔造出各种实际,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帮他们稳固皇权,稳定民气,从而达到王朝千秋万代的目标。
不得不说,李钦载看得很深远。
“商贾们的货色畅通愈发快速,军队的行动愈发敏捷,各地州县的任何风吹草动也能更快传到长安,无益于陛下对处所官府的完整掌控。”
说一说又何妨?
儿孙们如果孝敬的话,能够多来往一下,豪情冷酷的话,井水不犯河水。
“啥好处?”李治迫不及待地问道。
君臣三人分开水泥窑口,在禁卫的护送下,独自来到甘井庄村口。
水泥源源不竭烧制出来,庄户们挑来河沙,将水泥拌匀,很多人已学会了李钦载的技术,正用铁片将拌好的水泥朝水沟大要涂抹。
李钦载想了想,道:“门路这东西,实在是一个国度的根本扶植,修建的时候是需求投入极大本钱的,并且投入的本钱很难收回获益,它耗损的是国本。”
偶尔揣摩几样新菜,搞点小发明,给门生们添一下堵,温馨地陪儿子长大,临老找个偏僻的处所修个小别墅,带着老伴等候寿终正寝。
首要的是,它能持续眼下幸运的糊口近况,或许,更好。
李治和武后已被李钦载的大事理惊呆了,现在的他们真的有点悔怨,为何没带中书舍人过来随行记录君臣奏对的内容。
如同大禹治水,历代帝王用的是“堵”,而李钦载,用的是“疏”。
李钦载叹道:“本年北方干旱,虽未到秋收之时,但已经能瞻望到大抵的粮食收成,成果很不妙,就算官府免了租赋,庄户们也很难保持百口一年的生存。”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