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无妄之灾[第2页/共4页]
——————————
石勒“哈哈”大笑,忙伸双手把王赞搀扶起来,随即提出要求:“正长,可肯为我书一封信,劝说苟道将也背叛来投么?”
石勒并没有如同攻打阳夏城那般,先派人拿着王赞的手书去蒙城劝苟晞投降。因为按照王赞所述,苟晞这会儿还在倚红偎翠,做着曹操再世的清秋大梦呢,换言之,他正狂着哪,哪肯因为一封老朋友的手札就降顺胡汉国呢?
东晋南朝,文采风骚,士人根基断绝了汉儒的传承,是以被迫着不是去清谈了,就是去做诗了,因而上承建安风骨,开启文坛一段乱世——“国度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想想也实在悲摧到好笑。
当然啦,这三点实在是互为因果的:若不明经,则得不到出任高官的机遇;若然不出高官,很难兼并巨量的田产;没有充足的经济根本,也没法包管后辈世代学经,进而历朝退隐。然后因为根基上把持了经学的学习权和解释权,又财雄势厚,才气任由政治风云动乱、朝代更迭,始终保持家属阵容不倒。
但也正因为如此,石勒猜想苟晞尚且无备,有机遇将之一举成擒——传闻蒙城粮秣还算充沛,若等他回过味儿来,大肆扩武备战,那便很难快速攻取了。要晓得南边儿另有个王弥,随时能够挥师北上来插一脚,石勒倒不怕王弥和苟晞夹攻本身,怕的是王弥抢先一步灭了苟晞,兼并其部众,到时候气力蹿升,恐非本身所能拮抗了。
简道将此事禀报裴该,裴该不由嘲笑道:“曲彬谄上而傲下,固当罹此难也!”他固然感觉这小子就一废料,底子不必存眷,但当日奉程遐之命大大咧咧来呼唤本身的事儿可还一向记在内心呢,他裴文约襟怀可没多大,很记仇的。只不过既然苟晞先帮手清算了那家伙,倒是免得本身费脑筋和脱手了。
就这么着,两人连续腻了好几天,春秋固然相差甚远,貌似还非常投机——不过诗文之道并非一两日便能有所进益的,而文章灵气么,即便拜投了明师,本身又充足尽力,该找不着仍然找不着……
并且石勒还把多份箭书射入城***容很简朴:“三日必克此城,破城后鸡犬不留,妇孺并杀!若三日内开城归降,则只罪苟晞一人,余党非论。”
这一来他几名叛主的亲信全都傻了眼,连声问说不是只罪苟晞一人吗,如何不见怪他了呢?那将军您又筹算如何措置我等?石勒一瞪眼:“汝等背主不忠,还苛求活命么?!”命令将这几人全都乱棍打死。随即安抚苟晞道:“将军无罪。天下皆司马氏所坏,将军何罪之有啊?”表示苟晞把他才刚拥立的太子司马端斩首来献。
随即恳请简道:“至繁,有劳卿为我汇集城内公私图书……”
裴该等人是三今后分开阳夏,前去蒙城的——这算石勒的后军,家眷营加辎重队,仍由逯明护持,战兵五千,各种非战役职员倒有近三万之众。“君子营”成员除张宾、徐光、程遐等十余人随军听用外,也大多都在行列当中,这会儿又多了一个王赞王正长。
因而他在和张宾商讨过后,都没来得及扣问刁膺、蘷安等人的定见,便仓促调集主力,亲身领兵,连夜出了阳夏,直取蒙城。
这些世家出身的后辈,向来眼高于顶,非清要显职不肯接任,非宦门以后不与交游,非门当户对者也不相婚姻,别说瞧不前次一等家世的士人、官僚了,就连天子都一定放在眼里。毕竟司马氏在汉季只属于次等门阀,虽以经学立品,却没出过甚么大师——不象荀氏有荀爽、王氏有王经、郑氏有郑众、郗氏有郗虑、杨氏有杨震、崔氏有崔琰、卢氏有卢植……而琅琊王氏的王祥、王览兄弟,河东裴氏的裴茂、裴潜、裴秀、裴頠四代祖孙,固然算不上经学魁首,亦皆可为一世之师矣。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