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兰陵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二四章 一个世界[第1页/共4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贤人一句话却又使氛围沉压下去。

“就这么定了。中书令,拟诏。”贤人神采安静,目光刚毅不成摆荡。

元雍大声宣读:“诏曰:朕膺昊天之眷命,仰祖宗之庇佑,承天赋子之信重,获绍大统,三十八载于兹。夙兴夜寐,靡敢怠荒……”

便见年青的中书舍人元雍双手平托着一轴赭黄绣龙的圣旨,从御座之侧走到丹墀前,身姿颀秀,俊雅如芝兰,面向群臣高喝:“众臣听旨。”

君子者,君与子——帝君与太子。

申王与霍王拜别,辰光已过酉时。

三人松了口气,却不知贤人是何意义,内心还是悬着。

贤人说道:“可惜,自朕年龄一高,便觉精力不济,为勤敏政事,用了延寿丹,则寿限已定,药石莫改。当年太清掌教曾说,朕若经心调度,寿数可期八十许。但朕不肯做一个暮年的天子!人一老,疑芥蒂就重,猜忌心也重,轻易君臣离心;思虑国度大政的灵敏和果断行事的魄力也大不如前,处政已经难以与之前比拟了,这是让人酸涩却又必须接管的究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需求有阿谁别力。义士暮年,壮心不已,需求有阿谁精力。不然,都是故意有力。朕已老,而帝国如朝阳,应当是骏马奔驰,健旺有力,不能由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头子拉着,那就是老牛拉骏车了。”

“阿爹,我明白。”李翊浵扶着贤人走出太液亭,乘御船出了太液池,坐肩舆仍从东内苑的延政门出宫,过了宽广的横街就是长乐坊,回府后,她换了件衣衫,便悄悄去了嘉国公主的府上。

贤人摆了摆手,“寿数已定,天意难改。朕服丹时就有筹办,汝等不必宽解。本日召见三卿,即因朕大限将至,决定禅位给太子,朕退位为太上皇。”

“神佑,你出宫后就去嘉国府上……”贤人低声叮咛女儿。

贤人说道:“朕意已决。”

不是“议事”,而是“决定”,三人听贤人这么说,脸上都暴露惊奇又严厉的神采。

“自朕继大统以来,凡军国重务,未至倦勤,然天命有归,仙音已闻耳边矣。朕思有明君者国必稳,有仁君者民必安。皇太子睿明浚哲,仁爱笃厚,可即天子位。朕称太上天子,退处仁寿宫。……中外列辟,摆布忠贤,各尽乃诚,以辅之治。书记遐迩,当体朕意。”

莫非贤人临时视朝?

三人脱靴入内,踏阶上殿,见贤人一身赭黄龙袍,盘膝坐在御座上,案几上一摞奏章,正拿着一本翻阅,闻声足音,抬开端来,目睹着眉俊眼亮,精力极好,冠玉般的脸上仍然只要眼角几道细纹,平增了光阴成熟的魅力,还是他们那位老了都要漂亮无敌的贤人陛下,见了他们就开讽刺,“朕等你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晃颠过来,腰都要坐酸了。”

秦有自去茶水间端了热巾子给太子递上擦汗,又用枯燥的大毛巾,给太子的后背隔着,以免盗汗着凉。做完这统统,又无声的退立到门边。

贤人道:“朕意已决,不必劝说。如此,新朝与旧朝更可衔接安稳,无益安宁。”

崔希真气得一翻眼,就要捋袖子,筹办与贤人大干一场嘴架。

三位宰相踏上茵席,跽坐伏拜,“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安。”前面一句说的至心诚意。

太子对李毓祯这一点也很头痛,却还是为女儿辩白一句:“她是修剑道的,总不能畏难而退。”

三民气中爱护,贤人面对存亡的萧洒和大智大勇的决定,绝非常人所能为,特别一名九五至尊,放弃的是十年的寿命和十年的至尊皇权;但同时,他们心中又因为贤人寿限将近,一时哀痛难言。

三臣:“……”

贤人开朗而笑。


请收藏本站:m.zbeen.com

相关阅读: 九天苍穹变    阴阳先生之极品道士    训野记    异次元治安官    杀出饥荒岛    不灭神体